1642年,闯王李自成来势汹汹,崇祯无人可用,就在崇祯焦急万分时,一大臣道:陛下,牢房里就有位名将,如果他出手,拿下李自成这群乌合之众,不在话下! 西北风咆哮如刀,黄河水结成冰,李自成的军队已连下数城,直逼潼关,开封刚刚被水淹,尸体顺着黄河往下漂,河南一线几乎全境溃败。 朝廷急得跳脚,崇祯急得吐血,兵部查了三遍名册,根本没人能用。 都说闯贼乌合之众,可连败明军二十余阵。河南总督潘可大被围死,开封总兵朱仙去向不明,陈永福被俘投敌。朝中连一个能出关迎敌的将军都找不到。 崇祯急了,问兵部:“谁能迎敌?”兵部侍郎李建泰沉默半晌,轻声说出一个名字:“孙传庭。” 御前气氛骤冷。孙传庭在狱中。 这个人早年是进士出身,做过陕西三边总督,胆子大、脾气更大。崇祯八年,派他镇压李自成,他不听内阁调度,按自己战法操作,结果虽大胜延安一役,却因不请示,被杨嗣昌一纸弹劾抓了起来。 他那年,刚把李自成打得逃进商洛山。如今李自成杀回来了,人还关在诏狱里。 李建泰那句话,说得铿锵:“若孙传庭出狱,西北可安。” 崇祯没别的法子了。太监冯铨私下说:“要不试一试吧,反正都这局面了。”圣旨一道,狱门打开。 孙传庭,从狱中出来。 出来那天,他穿着狱服,站在东厂门口,脸冷得像刀刻的。没人敢正眼看他,但他眼里没怨,只有一句:“给我兵。” 兵从哪来?陕西早就没兵了。孙传庭进驻潼关的时候,全营加起来不到两万人,五成是老弱病残。 西安府给不出粮,潼关兵屯田自给,种完田还得操练。 半年之内,他硬是从废兵里,拉出三万新军,挑出一万人做精锐,补上铠甲,操练弓弩,打造火器。 闯军一听孙传庭来了,原本打算西进的方向突然掉头,不敢碰硬。 这一仗,孙传庭赢得不光是兵力,而是气势。 他不喜欢出头,不去拜见朝中大员,但只对崇祯回了六个字:“臣在潼关,勿念。” 崇祯松口气,这口气也没松多久。第二年,李自成又卷土重来。 这回不再单独来,是和张献忠分头南北夹击。潼关守得死死,李自成不敢硬攻,转去攻打凤翔、南阳,掳掠不下十万百姓,浩浩荡荡像蝗虫过境。 朝廷又乱了。兵部想让孙传庭出关迎战,他不出。他说一句话:“潼关若失,西北全溃。” 但压力太大,崇祯再三催促。朝中都说:“共事一年,孙公无一战。”孙传庭顶着压力,在西安再度集兵。 此时的朝廷,嘴上挺他,手里却不给人不给粮。 调兵八万,实到五万,其中一万根本不会打仗。崇祯只给了他两个月粮草,之后“量地筹办”,也就是让他自己想办法。 陕西的田已经荒了,百姓逃了七成,哪来的钱?孙传庭只能掏出自己的俸禄、卖家产支军。 他出关了。他不想出,但知道不能不出。 他走那天,亲手写了封信放在案头,信上只有一句:“此行若败,死而后已。” 潼关一战打了六天。李自成兵马十六万,孙传庭兵不满五万,前锋被围,后军断粮。 传庭亲自断后,力战不退,箭伤十余,战至力竭而亡。 他的头颅被李自成割下,悬挂在潼关北门。孙将军死了,整个西北,没人再能挡住李自成。 崇祯听到消息时,沉默不语,左右见他衣襟尽湿,不敢言语。 大明最后一位真正的主将,死在朝廷催逼下的孤军奋战中。 谁说乌合之众不堪一击?兵不怕,官怕。将不弱,心弱。 孙传庭没怕,他怕朝廷不肯撑他。他赌上命去拼,却没赌赢人心。 1644年,李自成破北京。崇祯自缢煤山。没人再提那年狱中放将一事。 可那封“臣在潼关,勿念”的回信,至今还贴在故纸堆里,让人看到就心痛。 参考资料: 《明史·孙传庭传》
1642年,闯王李自成来势汹汹,崇祯无人可用,就在崇祯焦急万分时,一大臣道:陛下
浅笑挽云烟
2025-07-17 22:29:39
0
阅读: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