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13年,又老又淫的宋襄公的夫人,竟然瞧上了自己的孙儿公子鲍,见公子鲍生得

浅笑挽云烟 2025-07-17 23:43:53

公元前613年,又老又淫的宋襄公的夫人,竟然瞧上了自己的孙儿公子鲍,见公子鲍生得比妇人还美貌,她就说“你若跟我欢好,我便能助你登上国君之位。”公子鲍犹豫片刻后答应了。 宋国的宫廷传出一桩丑闻,荒唐到后世史家都不敢大肆张扬。 宋襄公死后留下的夫人,年纪已老,却偏偏动了色心。 她不是看上权臣、也不是看上外臣,而是盯上了自己的孙儿公子鲍。 春秋的礼崩乐坏,居然发展到这种地步。 公子鲍在宗室里排得上号,人俊、话少、眼神有股倔劲儿。 他是宋襄公的孙辈,论出身不低,论资历还嫩。但偏偏这张脸,惹事。史书写得明明白白:“公子鲍,美如妇人。” 那不是修辞,是实录。《左传》里没避讳这个词,连“襄公之夫人欲淫之”都写得白纸黑字。 这事摆在宫中,那真是天雷勾地火。 一个年近半百的国君遗孀,瞧上了自己孙子,竟还许下王位作为交换条件。 不是戏文,不是小说,史书记下了这句狠话:“若与我欢好,吾助汝为君。” 换个人听见这话,多半吓跑。但公子鲍没跑。他听完愣了一阵。他犹豫,他挣扎,可最终,他点了头。这一点头,换来宋国三十年动荡。 这时候的宋国,刚经历完一场兄弟阋墙。 宋襄公死后,成公短暂登位又去世,接下来昭公继位,但根基不稳,宗室里对他不服的满地都是。 宋昭公没本事,叔孙得臣却是老狐狸,架空朝政,左右国策。 宫廷之中,表面平静,内里早就裂了缝。 而宋襄公的夫人,虽是太妃,但年老失势,被排挤在宫斗之外。 这种人若心冷也就罢了,偏她不甘。她知道一个真理——谁上位,谁听她的,谁能替她出气。 她选中了公子鲍。她要的不是情爱,是权柄;她赌的不是姿色,是人心。 她清楚宋国上下都瞧不起昭公,也知道叔孙得臣虽权重,却早已想找个更听话的君主重塑政局。 于是,她让宫中一个老内侍去找了得臣。 那人说得隐晦:“夫人夜不能寐,思旧人、念旧君,不若另立明主解忧。” 得臣听懂了。他心里笑,表面沉,答应得轻巧:“国之大事,得民心者得之。” 这一来,三人一线,内外勾结。宫中人都知道公子鲍出入太妃寝殿频繁,却不敢说破。 有人暗示昭公,昭公只是叹:“亲情之间,焉能生疑。”可他哪里知道,这“亲情”,已是刀锋。 叔孙得臣在朝堂上步步推进,暗中安插亲信,剪去昭公羽翼。另一边,太妃不断在后宫散布“国君孱弱、无能”的风声,造起“民心思变”的舆论。 大事爆发那日,是在庙祭之后。昭公刚退朝,便遭禁军包围。太庙门口一张诏书读出:“昭公无德,退位养疾。公子鲍,德容兼备,摄政有功,今立为君,号曰共公。” 没有血,没有战,只是一个男人上了老女人的床,就换来一个国家的主位。 而公子鲍上位后第一件事,不是封赏叔孙得臣,也不是礼敬太妃,而是搬出她的寝宫,送去偏殿,改称太后而非皇太妃。 这其中的意味,懂行的都明白:情已绝,恩已清,权位拿到,旧人弃之。 太后冷笑三日,绝食而亡。公子鲍未曾赴灵前,连丧仪都草草了结。他对她没感情,有的只是报恩与戒心。 得臣也不是省油灯,数年后,得臣欲再次挟君自重,被公子鲍斩于朝堂。 那个把他扶上王位的老狐狸,就这么被扔出宫门。 宋共公坐稳了位子,史书却记着他的起点,永远抹不去那段耻辱。 后来宋国衰落,邻国讥笑不断,连诸侯盟会时都暗讽“宋国君由床榻而来”。 宋共公脸红却无言。谁让这就是他上位的方式? 他一生谨慎,却也一生背负。那晚宫灯下的交易,成了他一辈子都脱不掉的枷锁。 参考资料: 《左传·文公十四年》

0 阅读:116

猜你喜欢

浅笑挽云烟

浅笑挽云烟

衷心感谢每位朋友的关注,让我们共同开启精彩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