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来华求购北斗!卫星系统全面换血,对伊朗意义有多大? 过去有个说法,如果美国把GPS一关,我国的导弹就可能变成没头苍蝇,啥也打不准。就因为有这个顾虑,我们才下决心自己搞了北斗系统。 现在看,中东那边还真就发生了类似的事儿:伊朗发现,他们整个国家的导航系统几乎都瘫痪了。 7月14号,伊朗通信部首次公开证实,在他们跟以色列冲突那段时间,GPS信号被蓄意干扰,结果上百万人的导航功能直接失灵。 德黑兰的出租车司机都懵了,手机导航箭头乱转,GPS信号压根儿不对劲。伊朗官方直接挑明了,这不是普通的信号问题,而是“敌对势力”搞的电子攻击。 这事儿可不只是老百姓出门不方便那么简单,一个国家的“眼睛耳朵”要是失灵了,那才是要命的大事。伊朗发现,不光民用导航受影响,连他们一些重要军事基地,甚至最高领导人住所附近,GPS信号都出现异常中断。 这让他们一下子警觉起来:美国可能通过GPS进行监控,甚至能让他们的武器失效,打不准目标。 面对这样的局面,伊朗国防部副部长很快就公开宣布,他们要彻底放弃美国GPS,全面转向使用中国的北斗卫星系统。 这可不光是换个导航系统,更像是伊朗在国际舞台上,直接把手里的牌亮了出来。 伊朗这招,看着是被逼无奈,实际上是走了一步险棋,玩了一出“借势打力”。它是在明明白白告诉美国和以色列:别以为我还是那个只能被动挨打的靶子。你们过去依赖GPS搞“精确打击”,现在我能让你们的“手术刀”变成烧火棍,瞄不准,也打不着。 这一手,直接把冲突的门槛抬高了。以前你打我,可能只考虑打多重。现在你再想动手,就得先掂量掂量,自己的“眼睛”会不会被伊朗给“戳瞎”。 更深一层的算盘,其实是把中国也拉进来了。伊朗公开宣布“投奔”北斗,就是在向全世界喊话: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背后站着谁,你们自己看。 这招对美国来说,无疑是狠狠的一巴掌。GPS不单单是个导航工具,它是美国维持全球军事霸权的重要“神经网络”。 从海湾战争的“沙漠风暴”到无数次无人机定点清除,美军的精确打击神话,几乎就是建立在GPS的绝对优势上。现在,伊朗这个“刺头”不但公开挑战,说你的系统不安全,还要带头转向你最大的竞争对手的系统。这不仅仅是失去了一个客户,更是GPS的“金字招牌”,在全球范围内被划开了一道口子。 一旦“GPS不安全”这种观念像病毒一样蔓延开来,其他国家会不会跟着效仿?美国的军事震慑力,会不会因此被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伊朗递过来的这杯“投名状”,对中国来说,味道确实复杂。一方面,这对北斗系统走向全球,无疑是一针强心剂。 在中东这个全球能源和地缘政治的关键地带,能拿下伊朗这样一个重量级“样板客户”,其广告效应和战略意义,不言而喻。但另一方面,这同时也是个“烫手山芋”。伊朗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想把中美这两个大国顶在前面,为自己争取喘息空间。 中国一直坚持“不结盟”,在中东更多扮演的是平衡者和经济伙伴的角色,尽量避免直接卷入军事对抗。伊朗这一招,多少有点“倒逼”的意思,把皮球直接踢到了中国脚下,让中国不得不在“保持中立”和“保护伙伴”之间做出更清晰的选择。 当然,北斗系统2020年就已经全球组网了,到哪都能覆盖信号。它的定位精度、信号强度和抗干扰能力,各个技术维度都不比美国GPS差。 中国也始终保持客观公正的立场,从不干预他国内政。不过,即便中伊达成合作,伊朗也还有道坎要过。 他们军事武器装备、民用汽车轮船,所有软硬件模块都得更新一遍。从GPS彻底转向北斗,这工程量肯定不轻松。但伊朗应该早有心理准备了,不然也不会主动找中国谈。其实,伊朗现在面临的GPS困境,我国在90年代就已经遭遇过了。当年,我们只能靠自己。 伊朗的“北斗宣言”,就像一块石子,在中东这潭深水里激起了巨大的涟漪。这盘棋的玩法彻底变了。技术不再是单向的碾压,而是变成了互相牵制的锁链。
伊朗外交左右为难的尴尬局面伊朗最近被一条新闻搞得头大。一
【20评论】【2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