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白宝山情人谢宗芬被提前释放,当狱警把她送到大门口后,她没有选择回家,而是和自己的狱友毫不犹豫的去到了新疆,回到那个和白宝山一起犯下滔天大罪的地方生活。 1998年的一个冬日,北京法院的审判庭内肃穆庄严。当法官宣读"死刑"判决时,站在被告席上的白宝山面无表情,而旁听席上的谢宗芬早已泪流满面。 这对亡命鸳鸯的罪恶之路,就此画上句点。然而,这个震惊全国的系列抢劫杀人案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故事?让我们从头说起。 白宝山的童年堪称悲剧。1958年生于北京石景山的他,两岁丧父,母亲改嫁后将他送回河北老家。 在缺少父母关爱的环境中长大,白宝山从小就学会了用拳头保护自己。 据他儿时玩伴回忆:"宝山那会儿就特别倔,谁欺负他,他一定要打回来。"这种性格特质,为他日后走上犯罪道路埋下了伏笔。 15岁辍学后,白宝山开始了打工生涯。先是在酱菜厂做临时工,后来进入石景山第一电碳厂当装卸工。 命运的转折发生在一次厂里的射击比赛上。从未摸过枪的白宝山展现出惊人的射击天赋,从此对枪械产生了痴迷。 他开始偷偷带着气枪去郊外打猎,这种危险的爱好,暗示着他未来的人生轨迹。 1981年,23岁的白宝山结婚了。妻子是同厂的女工,婚后第二年,他们迎来了一对龙凤胎。 按理说,这该是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但据邻居回忆:"白宝山那会儿就经常夜不归宿,听说在外面认识了不三不四的人。" 果然1982年起,白宝山开始伙同他人实施盗窃,从偷衣服到抢自行车,再到后来更贵重的物品,他的犯罪之路越走越远。 1983年3月,白宝山因抢劫盗窃罪被捕,被判4年有期徒刑。服刑期间,同伙的揭发让他的刑期延长至1996年。 这13年的牢狱生涯,非但没有让他改过自新,反而加深了他对社会的仇恨。出狱后,他发现妻子早已改嫁,女儿还遭受继父虐待。 更让他愤怒的是,派出所拒绝为他办理户口,找工作也处处碰壁。这些遭遇,让白宝山彻底走上了复仇之路。 1996年4月,白宝山开始了疯狂的犯罪行动。他先是在北京西山八大处袭击哨兵,随后与巡警发生枪战,造成多人受伤。 一个月后,他又在丰台区八一射击场杀害一名哨兵。警方调查发现,白宝山具备极强的反侦察能力,每次作案都精心策划,现场几乎没有留下任何线索。 就在白宝山疯狂作案期间,他遇到了改变他命运的女人——谢宗芬。这个来自四川的布商,原本有着不错的生活。 因不满父母安排的婚姻,她独自来到北京闯荡。通过白宝山母亲的介绍,两人相识并很快同居。起初,谢宗芬并不知道枕边人是个冷血杀手。直到有一天,她无意中发现了白宝山私藏的枪支。 令人意外的是,得知真相的谢宗芬没有选择报警,反而选择协助白宝山继续犯罪。1997年,两人来到新疆,与白宝山的狱友吴子明合伙作案。 他们制造了多起恶性案件,造成10人死亡、5人受伤。更令人发指的是,在得手后,白宝山为独吞赃款,竟残忍杀害了"好兄弟"吴子明。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1997年9月,谢宗芬首先被捕。审讯中,她辩称自己是受胁迫参与犯罪。 但警方调查发现,她不仅知情不报,还积极参与分赃。随后,白宝山也落入法网。面对铁证如山的证据,这个冷血杀手最终伏法。 这起案件留给我们的思考是沉重的:首先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白宝山的犯罪倾向,很大程度上源于童年创伤。如果当初能得到更多关爱和引导,或许就不会走上这条不归路。 其次刑释人员的社会融入问题。白宝山出狱后遭遇的种种歧视,成为他报复社会的导火索。如何帮助刑释人员重新融入社会,值得深思。 情感与法律的抉择。谢宗芬明知白宝山犯罪却选择包庇,最终害人害己。在情与法之间,每个人都应守住底线。 白宝山早已伏法,谢宗芬也在2005年出狱后隐姓埋名。 但这起案件留给我们的警示,却永远不会过时:罪恶的种子往往在童年播下,社会的冷漠可能成为犯罪的催化剂,而情与法的抉择,考验着每个人的良知。 在这个故事的最后,我们不禁要问:如果当初有人能给予年幼的白宝山更多关爱,如果社会能给刑释人员更多包容,如果谢宗芬能在得知真相后果断报警,这一切悲剧,是否就能避免? 可惜历史没有如果。我们能做的,就是从这些血泪教训中汲取经验,让类似的悲剧不再重演。
2005年,白宝山情人谢宗芬被提前释放,当狱警把她送到大门口后,她没有选择回家,
史面的楚歌
2025-07-18 08:08:15
0
阅读:6318
用户11xxx16
问一个比较沉重的问题,如果白宝山出狱后能顺利办理身份证;他还会破罐子破摔吗?再假如母亲改嫁后把他送到河北老家,如果家庭和基层多关爱他对他后来的成长会不会有帮助?“人之初,性本善”我相信白宝山不会一生下来就仇视社会吧,如果一个人接收到的伤害和痛苦过多即使是再善良、柔软之人也很可能走类似白宝山之路的!如果我们的社会多一些关爱多一些帮助,至少会减少一些仇视社会的人的产生……
用户10xxx93 回复 07-18 19:11
你说的对
风中的太阳 回复 07-18 19:28
有了身份证就不会犯罪了?
用户11xxx16
问一个比较沉重的问题,如果白宝山出狱后能顺利办理身份证;他还会破罐子破摔吗?再假如母亲改嫁后把他送到河北老家,如果家庭和基层多关爱他对他后来的成长好不好有帮助?“人之初,性本善”我相信白宝山不会一生下来就仇视社会吧,如果一个人接收到的伤害和痛苦过多即使是再善良、柔软之人也很可能走类似白宝山之路的!如果我们的社会多一些关爱多一些帮助,至少会减少一些仇视社会的人的产生……
用户10xxx92
不经他人事莫劝人从善,你若经他事未必比他善
用户10xxx91
一条真汉子!没白活!
大圣
为什么不对拒绝办身份证的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