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台湾名嘴帅化民表示:“当所有的台湾人,都不承认自己中国人身份的时候,

雪声和弦 2025-07-18 11:30:12

6月23日,台湾名嘴帅化民表示:“当所有的台湾人,都不承认自己中国人身份的时候,那么对于大陆来讲,他们就是一群外国人,那到时候,大陆的军队打一群外国人,还会手下留情吗”? 即使两岸有矛盾和分歧,很多人仍然本能地觉得,台湾是自己的骨肉同胞,台湾从教育、媒体到政策,都在积极推动本土认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自媒体和社会舆论,把“台湾人”单独拿出来当成唯一的身份标签,强调和大陆的差别。 这样的趋势在各项调查和日常生活中都很明显,一些年轻人会明确表示自己不是中国人,只认可台湾的历史和社会认同,这些变化来源于岛内的政治操作,政党为了选举,不断强化和大陆的区隔。 外部势力也在推波助澜,让台湾逐渐向“国际社会的一员”靠拢,远离中华民族的整体大家庭。 两岸曾经有着深厚的文化、血缘、历史关联,哪怕有矛盾,也大多当作“自家人的意见不一”,但如果台湾社会整体上把自身看作“外人”,双方心理上的距离感就会越来越大,在决策、安全、军事领域,这样的心理变化影响很大。 身为同胞即使不认同对方的政治主张,心理上往往还是想手下留情,有多一分克制,当这个身份联结一旦断裂,相关顾忌自然会减少,人性中对“自家人”与“外人”的戒备、同情完全不同,这与世界上许多内战和外战案例都很像。 身份变化的风险不仅限于两岸自身,外部世界总是喜欢利用台湾社会的特殊心理,不断强化“台湾不是中国一部分”的话语。 岛内一些人会觉得有外部安全承诺就能无后顾之忧,忽略了真正危险之处其实是身份感一旦割据,很多原本隐藏的矛盾就失去了“最后一层缓冲”,一旦彼此都不再把对方当作家人,剩下的就是赤裸裸的对立,这种心理隔阂反而容易加剧冲突发生的可能。 台湾社会要正视这种变化,身份归属看似抽象,其实对现实有着关键的影响,当人们一次次在对外表达中强调“不同”,甚至否认历史文化的联系,两岸本来拥有的共同基础就被慢慢蚕食,这种心理距离变成了现实距离。 所有政策、协议、善意都可能失效,对大陆社会来说,家人之间的争执有可能用和缓的方式解决,“外人”的对立则很难收手,没有了情感和认同的联系,即使面临极端情况克制和同情会渐渐被淡化,更不用说期待在冲突时还能“照顾感情”。 这种趋势还会被国际舆论不断刺激扩散,形成各自为营的局面,台湾社会本身可能还没有意识到,一旦彻底抛弃“中华民族一份子”的认同,就等于把两岸所有维系和平的纽带都自己割断。 那些看起来只是简简单单的一句“我们是台湾人”实则在两岸之间形成一道无形的心理鸿沟,历史已经反复证明,真正决定群体命运走向的,往往不是一时的经济利益、临时的政治局面,而是人们心里怎么为自己定义位置,失去了共同身份,未来走向就更难预测。 所以不论是台湾还是大陆,都必须认真对待这个课题,一些人觉得身份是随便说说的标签,其实恰恰相反,这是影响现实最深刻的因素,两岸最终想要和平共处,最大公约数只能是承认彼此的渊源。 这个基础被放弃就意味着和平的可能性会越来越小,善意和理解也会随之消失,不要等到那一天才追悔莫及,身份认同一旦完全断绝,现实后果远比想象中严峻,认清现实理性看待自己是谁、属于哪一方这才是最重要的底线和保障。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0 阅读:59

猜你喜欢

雪声和弦

雪声和弦

雪声和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