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架战机,12000名精锐。 太可怕了,300架战机。 若参照印巴空战经验,击落300架战机需600至900枚霹雳-15导弹——这数字听似惊人,然而当前我国军工流水线昼夜不息,需要一天产能才能支撑如此规模的导弹倾泻。300架我能理解,但这1.2万个大兵来干啥呢?玩抢滩登陆? 说句实在的,现在打仗早不是“人海战术”的时代了。你瞅瞅俄乌冲突里,无人机、导弹、火箭弹满天飞,前线士兵更多是操作装备、维护补给,真正端着枪冲锋的场面越来越少。1.2万人的规模,搁以前可能是支能啃下滩头的“钢铁洪流”,放现在倒像块“移动靶子”——东风-21D、东风-26这些反舰弹道导弹往海面上一站,1500公里内敢靠近的舰艇都得掂量掂量;更别说卫星侦察、无人机前出,海滩上的沙坑都能给你标得清清楚楚,运输舰刚露头就得吃导弹,运输机刚降落就可能被导弹追着跑。 那这1.2万人到底图啥?有人说“就算抢不了滩,也能牵制敌方兵力”。可现代战争讲究“体系对抗”,单靠人多硬撑早过时了。你就算把1.2万人全投下去,没有制空权、制海权,机场被炸、港口被封,补给线被掐断,人家导弹、无人机分分钟能把阵地犁上几遍。更别说现在各国都在发展“分布式杀伤”“无人化作战”,机器人、无人车能干的事儿越来越多,真需要这么多士兵挤在滩头当“活靶子”? 再往深了想,300架战机+1.2万人的组合,听着像“传统战争模板”的翻版——好像战机越多越厉害,兵力越多越占优。可现代战争早不是“数飞机、数人数”的游戏了。以色列打哈马斯,战机数量占优但也不敢随便进加沙;俄乌冲突里,乌军靠海马斯、爱国者也能跟俄军战机周旋。真正的威慑力从来不是“我有多少人、多少飞机”,而是“我能精准打击哪里、让对手付出多大代价”。 说白了,这种“堆数量”的作战思路,早就跟不上时代了。300架战机要是没体系支撑,分分钟被防空系统、电子战飞机反制;1.2万人的部队要是没制空权、制海权,分分钟被分割包围。现代战争打的是技术、打的是信息、打的是精准,不是靠“人海”和“机海”硬堆出来的。#歼-15# #歼-15舰载机# #歼-15T# #歼-15D#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300架战机,12000名精锐。 太可怕了,300架战机。 若参照印巴空战经验,
深海遗珠的画家
2025-07-18 14:03:0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