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还有续命的机会吗?有,但被年轻气盛的载沣给玩砸了! 载沣接手的摊子,说难也难,说有机会也真有机会。 1908年他刚当上摄政王时,朝野上下其实憋着股劲儿——洋务运动打下的工业底子还在,新军编练初见成效,连立宪派都在眼巴巴盼着朝廷能往前走一步。 可这位25岁的年轻人,手里攥着一手不算烂的牌,却打得稀里糊涂。 他上台第一件大事就是收拾袁世凯。 倒不是说袁世凯不该防,毕竟老袁手里握着北洋军,在官场盘根错节,对皇权确实是威胁。 但载沣用的法子太糙了,一道圣旨就以“足疾”为由把人赶回老家,连个缓冲都没有。 要知道北洋军将领多是袁世凯的门生故吏,这么一搞,军队里人心惶惶,谁还真心替朝廷卖命? 后来武昌枪响,清廷调不动北洋军,还得乖乖把袁世凯请回来,这脸打得够响。 更要命的是立宪这件事。 当时民间呼吁立宪的声浪多高啊,士绅、商人、学生,几乎都觉得这是救亡图存的唯一出路。 载沣一开始也喊着要搞,1909年还真开了各省咨议局,可骨子里他信的还是“家天下”。 1911年推出的责任内阁名单一公布,十三个人里满族占了九个,其中五个还是皇族,这不就是换汤不换药的“皇族内阁”吗? 立宪派盼了多少年,等来这么个结果,心一下就凉透了。 那些原本支持朝廷的精英分子,转头就成了革命的同情者,你说这步棋走得多臭。 他对权力的把控也透着股年轻气盛的固执。 亲弟弟载涛管陆军,载洵管海军,一家子把军权攥得死死的。 可这两位王爷哪懂军事? 载涛去欧洲考察陆军,回来就只会搞些花架子阅兵;载洵办海军,军费倒是花了不少,军舰没见多强,自己倒成了“游艇爱好者”。 底下有能力的汉臣呢? 张之洞想提些建议,被载沣一句“不必多言”怼回去,没多久就气病了。 老臣寒心,新人又顶不上来,朝堂上能干事的人越来越少。 财政上更是一团糟。 庚子赔款压得朝廷喘不过气,载沣不想着怎么开源节流,反而听信谗言搞“铁路国有”,把民间集资的铁路收归国有,还准备卖给外国银行。 这一下捅了马蜂窝,四川百姓起来保路,朝廷调湖北新军去镇压,武昌城防空虚,革命党人趁机举事。 蝴蝶翅膀一扇,整个王朝就这么晃悠着倒了。 说起来载沣也不是天生的糊涂蛋,他留过洋,见过世面,刚上台时也想干出点样子。 可他忘了,晚清那时候的天下,早不是爱新觉罗家说了算的时代了。民心散了,士心凉了,光靠握紧权力、排挤异己根本没用。 他以为把权力抓在自家人手里最稳妥,却没明白,真正的稳当,是让天下人都觉得有盼头。 武昌起义爆发后,载沣手里的牌基本打光了。 他宣布解散皇族内阁,任命袁世凯为总理大臣,自己退回藩邸,说“从此不再干预政事”。 三年摄政王,像一场仓促的闹剧,开始得轰轰烈烈,结束得悄无声息。 有时候想,如果载沣能多几分妥协的智慧,少几分皇族的傲慢;能真正信任汉臣,而不是处处提防;能把立宪落到实处,而不是敷衍了事,晚清的命运会不会不一样? 历史没有如果,但这段往事倒是明明白白告诉我们:权力这东西,攥得越紧,往往丢得越快。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晚清还有续命的机会吗?有,但被年轻气盛的载沣给玩砸了! 载沣接手的摊子,说难也难
历史萌乐站
2025-07-18 14:04:03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