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5年时间,香港就被新加坡远远甩开,2019年时,两地GDP差距还只有68亿美元,但到2024年,新加坡GDP已经冲到5209亿美元,香港却停留在4071亿美元,1138亿美元的差距,像道不可跨越的鸿沟。 说起新加坡,很多人都知道它政府执行力强,不断更新政策维持开放营商环境,即使面积小,但对高端产业的战略布局非常到位,科技、金融、港口物流、生物医药,这些新加坡全都没落下。 政府不断吸引全球企业设立区域总部,外资和各类国际人才源源不断,新加坡人的生活水平水涨船高,社会安全、教育和医疗系统完善,越来越多外籍家庭选择长期定居。 香港这几年确实不太顺受地缘环境影响,部分跨国公司转而选择新加坡,投资者观望情绪变重,不少高端人才也倾向到新加坡发展,香港经济此前对金融、房地产等传统产业依赖较重。 金融市场吸引力有所减弱,旅游、零售等支柱行业也因各种因素受到冲击,国际评级机构对香港前景持谨慎态度,对经济活力的信心有所下降。 新加坡迎风布局利用自身稳定、包容的优势,积极签署国际贸易协定,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政府出了不少吸引人才的计划,很多具有创新能力的年轻人和专家涌入新加坡,金融市场也更活跃。 人民币清算中心的地位节节攀升,在亚洲人民币业务分布上,新加坡抢下更多份额,这些都让它作为“下一个金融枢纽”名号呼声渐高。 新加坡的政策和社会氛围也让高端企业和外资十分愿意留下来,例如,新加坡对科技和可持续能源领域的投资越来越多,推动整个城市升级转型,不仅仅是经济数据,在人均收入、生活质量等硬指标上,新加坡也逐渐取得领先。 这些现实成果背后是一套行之有效的政策工具和稳健务实的管理理念。 香港要应对外部新格局变化,还要加快向多元新经济转型,此前那种“自动吸金”“静等资本流入”的模式,现在面临更大压力,人口老龄化、人才外流、创新产业链薄弱等问题,都是现实考验,如何抓住大湾区机遇、坚定吸引海外企业和人才,已成为新一轮政策讨论焦点。 很多香港年轻人选择到新加坡就业,国际专家也更愿意在新加坡落户,香港面临持续激烈的人才竞争,如果不能在创新政策、海外引才上快速跟进,未来优势恐怕很难持续。 香港依然有独到的金融基础、地理位置和与国际资本对接的便利,这些优势不容小觑,关键还是需要对症下药,积极改革应对未来。 香港要激发科技、绿色产业等新动能,还要完善社会治理、建设更有吸引力的居住环境,唯有具备更强韧性和创新力,香港才有望在下一个周期再度赶超。 这两座亚太名城所经历的分化,折射的其实是全球经济不断变化、挑战不断叠加的现实,谁能最快适应新环境、优化发展模式、吸引最具活力的人才,谁就可能领先一步。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参考内容:环球网(陈茂波:香港2025年GDP增长预测维持在2%至3%)
醍醐灌顶!终于明白我国GDP是美国70%,人口是他的四倍,为什么我们的内需没有美
【117评论】【4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