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挨打的人都已经忘记了,打人的人还需要记得吗?”731部队头目石井四郎的家属的一

安卉的 2025-07-18 14:20:50

“挨打的人都已经忘记了,打人的人还需要记得吗?”731部队头目石井四郎的家属的一句话,像一把锋利的刀,直直插进了赵林山的心;那一刻他忽然意识到,历史真的会被遗忘吗?如果没有人记得,那些曾经受苦的人,难道就白白死去了吗? 2012年,赵林山首次踏上哈尔滨731部队遗址的冻土,那里埋藏着无数无辜的生命。玻璃柜里残留着当年活体实验的血腥工具,实验室的解剖台、注射器仍然让人感到冷风刺骨。 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仿佛在诉说着那些未曾被铭记的悲惨历史。尤其是当他看到那句“忘记过去,好好生活”的遗嘱时,赵林山意识到,这段历史越是沉默,越是不能让它被遗忘。 赵林山从未放弃过这个梦想,哪怕那一段历史让人不敢直视。他没有在别人的劝阻下退缩。资金筹措困难,史料收集困难,甚至演员的选拔也充满艰难。赵林山经常带着团队跑遍东北的村庄,挨家挨户找幸存者做采访。 有一次遇到了一位90岁的老兵,老人颤抖着摸着自己的手,告诉赵林山:“我这条命是捡的,可我同村的孩子,在被日军抓走时,手里还拿着没吃完的玉米饼。”那句话深深地刻在赵林山的心里,成为他坚持的动力。 但困难从未停止。拍摄现场气温低到零下三十度,演员们穿着薄薄的囚服,冻得嘴唇发紫。资金链断裂时,赵林山甚至把自己的房子抵押出去。 有人曾劝他:“做些轻松的电影不好吗?赚钱快。”赵林山当时没有犹豫:“赚钱的机会多的是,但这段历史再没人讲,就真的没人记得了。” 史料的搜集更是艰难至极。赵林山曾几度尝试进入日本的档案馆,却总是被拒之门外。“涉及敏感内容”的理由无疑让人心生无奈。 最终他通过托关系,才从旧报纸堆里找到了一篇1945年的地方报道,其中仅轻描淡写提到“石井部队转移时销毁大量物品”,却没有提到那些销毁物品背后,藏着多少无辜的生命。赵林山把报纸复印下来,在背面写上:“他们想忘,我们不能让。” 影片的筹备过程中,不仅是史料和资金的挑战,赵林山还面对着无数来自周围的反对声音。 有的幸存者家属原本答应接受采访,但最后临时变卦;有的演员看完剧本后哭着辞演,说“演不出那种绝望”。但也正是这些困难和痛苦,让赵林山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这部电影,必须拍下去。 终于经过11年的努力,《731》电影的制作完成。上映的日期定在了2025年7月31日,这一天正好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的纪念日。 赵林山导演对这部影片的期待,不仅仅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历史,他更希望让年轻一代了解这段历史背后的真实痛苦,而不仅仅是课本上的几行字。 如今随着影片的即将上映,外界的反应也愈加热烈。尤其是日本政府,对于这部影片的上映表现出了明显的关切,认为这可能会影响两国的外交关系。 赵林山并没有因此而动摇。“我们拍摄这部影片的目的是让历史不被遗忘,而不是制造仇恨。”他的话一针见血,这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未来的警示。 正如他所说:“石井家属说‘挨打的人都忘了’,可只要还有人记得拍、有人愿意看,这段历史就永远不会被忘。” 《731》不仅仅是一部电影,它更是一面警钟,提醒我们不忘初心,警惕历史的遗忘。赵林山通过这部电影,带领我们重新审视战争的残酷、历史的痛苦以及人性的坚韧。 它让我们明白,历史的伤口不可以随意抹去,任何试图遗忘的行为,都在践踏曾经为自由和正义牺牲的无数生命。今天的我们不能只是在历史课本中看到“细菌实验”四个字,而是要感同身受,那四个字背后所承载的是无数无辜者的痛苦与不屈。 在赵林山的坚持下,这段历史终于重新回到了大众的视野中。这不仅仅是电影的胜利,更是对那些曾经被遗忘的生命的尊重与纪念。 只要还有人愿意讲述,历史就不会被遗忘。每个人都应该对这段历史有所了解,因为我们不仅是在回顾过去,更是在警示未来。 (信息来源:澎湃新闻 ——《731》:如何用镜头重写历史创伤 )

0 阅读:31

评论列表

谢謝謝謝

谢謝謝謝

2
2025-07-18 19:40

希望在网上看到这影片。2014年十一月也实地考察了7 3 1罪证陈列管和齐齐哈尔毒气弹工厂。让更多后辈子孙后代知道。

猜你喜欢

安卉的

安卉的

大家好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