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宗庆后第三次登上中国首富宝座。记者问他:“你以后会不会像别的富豪一样,换国籍、移资产?” 他笑了笑,说:“你们说我是首富也好,有钱也好,只要我不拿出去送给外国人,这些钱就还是中国人的。 我也用不了那么多,钱还是要继续拿来投资、干实事、纳税,最终还是社会的。” 这句话,挺土,却实打实地透露出他的骨气。 宗庆后是典型的老一代浙商,从白手起家卖汽水,到一手撑起娃哈哈帝国,他做生意干脆利落,做人却异常节省。 身家几百亿,吃穿用度却像个极其普通的工人。 他说,自己一年花不了几万块,吃的是工作餐,穿的是工服,走路一双几十块的布鞋,办公室的沙发用了快二十年,还不舍得换。 你要是去娃哈哈总部找他,十有八九见到他和员工一起吃饭。 他不挑食,最常吃的就是咸菜、腐乳和家常菜。 别人坐头等舱出行,他坐经济舱,别人住五星酒店,他住公司招待所, 别人剪个发几百块,他去十块一次的小理发店。 也许你会说他抠门,但这个“布鞋首富”对自己抠,对别人却大方得很。 在慈善这件事上,宗庆后一出手就是几千万。 生前累计捐款超过7个亿,仅“春风行动”就投了1.45亿,资助了五万多个家庭困难的大学生。 他说:“这些孩子要是能顺利毕业,将来能自立,那这钱就没白花。” 他还特别关心农村教育,给偏远地区送教科书、建宿舍、装电脑。 别人开慈善基金喜欢挂名字搞仪式,他不爱出风头,钱到位就行。 就连有些娃哈哈员工,都是他悄悄给孩子出学费的。 宗庆后还有个“怪脾气”,就是不认同996。 在他看来,一个企业赚了钱,不能只是老板富,员工也得有盼头。 所以他从来不逼人加班,不搞什么末位淘汰,也从不炒掉45岁以上的员工。 他知道,这年纪要找工作太难了,他坚持每年涨工资,还给员工免费提供宿舍。 有一次,主持人实在忍不住问:“您都成中国首富了,穿得这么素,不考虑换个风格?” 他笑着答:“衣服不就是遮个身子吗?没必要攀比,舒服最重要。” 有人说他太老派,不像个现代企业家。但也正是这种“老派”,让他在商业世界留下了不一样的印记。 别人忙着追风口、讲资本故事,他只想把汽水卖好,把员工养稳,把税交够。 当然,宗庆后也不是圣人,他也有过争议,有过被质疑。 但如果一个人可以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赚到的钱,用在该用的地方”,那这个人无论如何都值得尊重。 如今的商业圈,很少再见像他这样的企业家了。 他把“有钱”看得很淡,却把“对社会负责”看得很重。 这时代不缺有钱人,缺的是那些知道钱从哪来、该往哪去的富人。 宗庆后或许不完美,但他用一生告诉我们:“真正的财富,不是你花了多少,而是你留下了什么。”
万万没想到,郎咸平又爆猛料!这次盯上宗庆后的“接班谜题”,说他根本不想让儿子接班
【2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