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第一赘婿左宗棠,与妻子结婚多年,连生3女,就是无子。妻子劝他纳妾,他死活不同意。这时,丈母娘亲自出马,左宗棠一秒乖巧。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道光年间的湖南湘阴县,有个叫左宗棠的怪人,这人长得精瘦矮小,站直了还不到五尺,可后来偏偏扛着棺材去新疆跟俄国人拼命。 前半辈子穷得连饭都吃不上,却娶了湘潭首富家的千金小姐,四十岁前连个县衙门的差事都混不上,四十岁后倒成了慈禧太后跟前说一不二的封疆大吏。 要说这人的故事,得从他四岁那年说起,那是个秋高气爽的早晨,小左宗棠跟着祖父上山采毛栗。 别的孩子都跟饿狼似的往兜里塞,他却把采来的栗子全分给哥哥姐姐,自己蹲在地上捡栗子壳玩。 祖父摸着山羊胡子直咂嘴:"这孩子心性不一般,将来准能光耀门楣!"这话还真让老爷子说着了,左家祖上七代都是读书人,传到左宗棠这辈,愣是读出了个惊天动地。 左宗棠十五岁那年,家里穷得揭不开锅,父亲左观澜是个私塾先生,教了一辈子书也没攒下几个钱,临终前给儿子定了门亲事,对象是同窗好友周系舆的闺女周诒端。 周家可是湘潭数一数二的富贵人家,宅子叫"桂在堂",光房间就有两百多间。 按理说这是攀上高枝了,可左宗棠硬是拖着不肯成亲,他兜里连聘礼钱都凑不齐,哪好意思去高门大户提亲?最后还是周家老太太王慈云拍板:"没钱娶就入赘!" 这老太太不简单,早年给左宗棠相过面,认定他是"飞黄腾达之相"。 二十一岁的左宗棠就这么进了周家大门,村里人嘴碎,编了打油诗笑话他:"湘阴左宗棠,来到贵子堂。吃掉五担粮,睡断一张床。" 要搁寻常人早臊得钻地缝了,可这位左少爷愣是软饭硬吃,新婚头天,老丈人指着书案上的《资治通鉴》说"翻阅须先禀明",他当场一巴掌拍得墨汁四溅:"书乃天下之公器!季高入赘周家,是婿,非奴!" 屏风后头偷看的周诒端眼睛一亮,这男人骨头够硬。 要说周诒端,那可是个奇女子,左宗棠三次进京赶考,次次名落孙山,最后一次灰头土脸回家时,迎接他的不是冷脸,是碗热腾腾的莲子羹和首新写的诗:"轩轩眉宇孤霞举,矫矫精神海鹤翔。" 这诗写得妙,既夸了丈夫的骨气,又给他留足了面子,最绝的是有回左宗棠揣着媳妇给的百两银子赶考,半道看见大姐家揭不开锅,转头就把盘缠全留下了。 周诒端知道后非但没恼,又找亲戚借了百两银子塞给他。 两口子在柳庄隐居那十三年,周诒端管家比账房先生还精,左宗棠则彻底扔了书本,天天扛着锄头下地。 谁也没想到,这段种田日子竟成了他日后打仗的资本,新疆戈壁滩怎么屯田,陕甘高原怎么引水,全是在泥巴地里琢磨出来的门道。 可天不遂人愿,周诒端连生三个都是闺女,急得整宿睡不着,有天左宗棠看见妹夫家胖小子,随口说了句"给我当儿子可好",周诒端转身就找母亲商量纳妾的事。 左宗棠炸了:"贫贱相守十几年,如今为个香火就要纳妾?" 最后还是丈母娘搬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伦理重压,逼着他收了丫鬟张氏,这丫头也争气,接二连三生下四个儿子,乐得周诒端把庶子当亲生的养。 后来左宗棠当上陕甘总督,每月往家寄六百两银子,周诒端分三份:自家留两百,周济亲戚两百,剩下两百全送给左宗棠的穷兄弟。 有回孩子们眼巴巴等着吃肉,她先让下人动筷子,说这叫"善待他人"。 1870年冬天,西北大营传来噩耗,左宗棠拆开长子孝威的信,看见"母亲病笃"四个字,这位平叛杀敌眼都不眨的硬汉,竟踉跄冲出帐外嘶吼"备马!"。 七天七夜不眠不休,跑死八匹快马赶回长沙,终究没见上发妻最后一面,病榻上的周诒端发间还插着那支金丝缠玉的旧簪子, 当年入赘时摔裂的定情信物。 十年后七十岁的老头子抬棺出征新疆,腰间晃荡的还是这支破簪子, 金丝缠玉的裂痕里,裹着半生戎马都磨不碎的柔情。 要说左宗棠这辈子最恨什么,一是洋人占我国土,二是贪官污吏,他在陕甘总督任上编了本《学治要言》,专门教官员怎么清廉爱民。 自己更绝,官至一品还顿顿吃青菜豆腐,养廉银全拿去赈灾买军火,有回周诒端病得厉害,家里竟穷得抓不起药,气得湖北巡抚胡林翼骂街:"左公不顾家,请岁筹三百六十金以赡其私!" 1885年老头子在福州咽气前,还惦记着给那个慈禧硬塞的17岁小妾章怡找婆家,人前说是妾,人后当孙女疼了四年。 如今长沙跳马镇的白竹村,左宗棠墓前的石马早就斑驳了,可新疆那六分之一的国土还记得,有个矮个子湖南人扛着棺材走过三千里风沙。 湘阴柳庄的乡亲们传着句老话:"这人性子倔,认准的事十头牛都拉不回。幸亏娶了个菩萨心肠的媳妇,要不早把天捅漏了。"这话在理,没有周诒端那碗莲子羹,哪来后来收复山河的左大将军? 信息来源:左宗棠传
清末第一赘婿左宗棠,与妻子结婚多年,连生3女,就是无子。妻子劝他纳妾,他死活不同
猫猫背茹茹
2025-07-18 17:39:29
0
阅读: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