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美尔在被希特勒处决之际,独自将15岁的儿子叫到自己身边,对他说道:“我即将面临死亡,希特勒指责我叛国。如果我接受指控,我的罪行将被彻底保密,你和你母亲可以获得陆军元帅的全部抚恤金。为了你们,我必须选择饮下毒药。你要好好照顾你的母亲,努力活下去。”在说完这番话后,他心境平和地赴死! 埃尔温·隆美尔1891年出生在德国符腾堡海登海姆,家境不算豪门,但也体面,父亲和祖父都是教书匠,母亲是当地官员的闺女,家里书多,气氛严肃。他小时候对机械着迷,总想着当个飞艇技师,成天摆弄模型,画些工程图。可父亲觉得军人更有出息,硬是把他推向了军队。1910年,隆美尔18岁,瘦得像根竹竿,站在第124步兵团的操场上,教官看他那小身板,估计没少摇头。炮兵部队直接把他拒了,嫌他体格不行。后来靠父亲一封推荐信,愣是把他塞进了步兵团。 隆美尔在但泽的军官学校待了九个月,天天操练到半夜,1911年毕业,肩上挂了中尉军衔。回到部队,他教新兵,嗓门大,动作利索,慢慢让人刮目相看。一战打响,他在法国和意大利战场上没少冲锋,1915年在意大利山地带队抢阵地,子弹擦着头皮飞,他愣是没退,拿下了符腾堡金质勋章。战后,他在德累斯顿当教官,讲战术时手拿粉笔,画得黑板满满当当,学生听得眼睛放光。他把这些经验写成《步兵攻击》,1937年一出书,卖了50万本,里面还夹了他一战拍的战场照片,火得不行。 二战来了,隆美尔彻底开挂。1940年,他带第7装甲师在法国横冲直撞,9.7万盟军被他俘虏,自己才损了42辆坦克,部队得了个“幽灵师”的名号。1941年,他被派到北非,指挥非洲军团,顶着沙尘暴打下梅希里和昔兰尼加,成了“沙漠之狐”。1942年,他被晋升为元帅,军衔徽章闪得人眼晕。可好景不长,盟军破译了德军密码,补给线被掐,隆美尔眼瞅着仗不好打,1943年撤出北非。他心里清楚,纳粹德国快撑不下去了。 隆美尔不是个唯命是从的人。希特勒下令杀犹太人、处决战俘,他看不下去,几次顶嘴,甚至违抗命令。他还劝希特勒别一条道走到黑,早点下台,结束这场没希望的战争。可希特勒哪听得进去?隆美尔渐渐失宠,被调去守诺曼底。1944年,刺杀希特勒的“7·20事件”爆了,他没参与,但被马丁·鲍曼泼脏水,硬扣上叛国的帽子。 1944年10月14日,隆美尔接到希特勒的最后通牒。盖世太保上门,给了他两条路:要么服毒自尽,保住家人和名声,希特勒还许诺给国葬和元帅抚恤金;要么公开审判,全家跟着倒霉。隆美尔没得选,他知道反抗没用,家里弹药不够,硬拼只会让妻子露西和15岁的儿子曼弗雷德送命。他把曼弗雷德叫到身边,告诉他自己得死了,希特勒指控他叛国,但只要他认下这罪名,家人的生活就有保障。他还叮嘱儿子照顾好母亲,活下去,别让家族断了根。 曼弗雷德当时才15岁,听到这话估计懵了,想反抗,但隆美尔拦住了。他冷静得像个将军,掂量了形势,明白反抗是死路一条。他从书桌抽屉里拿出一封写好的信,交给曼弗雷德,那是留给露西的嘱托。盖世太保没多废话,递给他一小瓶氰化钾。隆美尔接过来,没拖延,上了他们的车。车开到乌尔姆附近,他吞下毒药,几分钟后就没了气息。官方说法是他“脑溢血猝死”,但谁都知道真相。 这事透露着无奈。隆美尔不是怕死,他在一战二战冲过多少次锋,命都不要了。可这次他得为家人打算,希特勒抓住了他的软肋。盖世太保给了15分钟让他告别,够狠,也够冷血。隆美尔选择保全家人,喝下毒药,平静地走了。这不是认输,是他最后的责任。 隆美尔死后,希特勒给他来了场“完美掩饰”。1944年10月18日,乌尔姆的国葬搞得隆重,19响礼炮震得地面发颤,街道两边站满了人。希特勒送了个大花圈,冯·伦德泰特念悼词,硬说隆美尔“忠于元首”。骨灰葬在黑尔林根,墓碑旁放着非洲军团的徽章。官方说他死于战伤,报纸上全是溢美之词,可真相被压得死死的。隆美尔的死保住了露西和曼弗雷德,他们没被纳粹清算,靠着抚恤金过了下去。 露西把隆美尔的信件收好,每封信开头都是“最亲爱的卢”,字里行间全是他对家人的牵挂。曼弗雷德没被父亲的结局拖垮,战后他选了条跟父亲不一样的路,跳进政界。1977年,他当上斯图加特市长,干了22年,忙着修路、建厂,亲手推动奔驰工厂落地。他常站在市政厅前跟市民挥手,讲和平、讲重建,得了法国骑士勋章和西奥多·霍伊斯奖,奖章摆在书房,旁边是父亲的《步兵攻击》。 曼弗雷德晚年整理父亲的战时笔记,帮着出了《隆美尔文件》,里面全是北非战场的指挥细节。他在采访中说,隆美尔不希望他从政,但也承认父亲的判断是对的。隆美尔留下的不只是“沙漠之狐”的名号,还有骑士精神。他反对屠杀犹太人,拒绝处决战俘,连盟军都敬他三分。丘吉尔在英国议会说他是“伟大的将军”,墓碑上刻着他对人道的坚持。他的死是场悲剧,但他的信念活在了曼弗雷德身上,也活在了历史里。
抗战时的驻印军在史迪威的监督下伙食很好,因为史迪威弄不到足够的鲜猪肉和牛肉,所以
【8评论】【1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