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烊千玺的叛离与回归
如果说出道 12 年是一场漫长的旅程,那易烊千玺就是那个一边走、一边在地图上画线的人。这条线,时而蜿蜒、时而笔直,交织着他的“叛离”与“回归”,最终勾勒出一条独属于他的成长轨迹。
小时候的他,在练舞房的镜子前挥汗如雨,去打磨艺术梦想的基石。少年时期,光环悄然落在肩头,那个看起来有点沉默的男孩,也开始吸引越来越多的目光。
逐渐的,他不再满足于既定框架,而是走入了更广阔的世界。他拍《长安十二时辰》,在前辈演员的气场中吸收压力,也点燃了对表演的热情;他考进中戏,一步步把“想闷头干事”的心愿落实成实打实的角色;《少年的你》《送你一朵小红花》《奇迹·笨小孩》到《小小的我》,他一步一个脚印,前几天拿下了中国电影导演协会“2024年度荣誉”年度男演员,这是属于他的里程碑,也是他“叛离”之路上响亮的一声回应。
他一直很清楚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创作者。所以你会看到,回到音乐这件事,他也从来不只是“回归”,而是一次深度的创作投入。
他给演唱会取名“礐嶨”,意为“山,多大石”。他想到童年的湖南山野,于是把音乐、角色、记忆,一点点垒成心里的“山”。
叛离也好,回归也罢,从来不是两种对立的状态。它们更像是他创作旅程中来来回回的节奏,就像他设计的陶笛纹样——正着看是一片山林,反着看是一朵花开。镜头里的演员,舞台上的歌手,都是他。
易烊千玺一直在路上。不是一条直线,而是那种绕过山、翻过水、踩过石子的路线。他曾努力挣脱既定的标签,也一直在找回最初的那个自己,用音乐和故事回望“来处”。叛离是自由,回归是初心,而他在两者之间,找到了自己的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