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问刘墉:“朕34岁,属马,刘爱卿,你呢?”刘墉说:“臣也34岁,属驴。”乾隆一脸迷惑:“咱俩同岁,为何朕属马,你属驴?”刘墉的一番话,逗得乾隆哈哈大笑。 刘墉,字崇如,号石庵,1720年出生在山东诸城,祖籍安徽砀山,家里背景可不简单。曾祖父刘必显在顺治年间就中了进士,祖父刘棨当过四川布政使,父亲刘统勋更是乾隆朝的大佬,官至东阁大学士,首席军机大臣,谥号文正。刘墉从小在书香门第长大,家里书房里四书五经堆得老高,他临摹颜真卿、苏轼的字帖,学问打得扎实。到了31岁那年,他凭着真本事考中二甲第二名进士,进了翰林院,当了个庶吉士,算是正式踏进官场。不过,他仕途开局并不顺。乾隆二十年,他爹刘统勋因为军务失误被下狱,刘墉也跟着吃挂落,丢了官职,只能回家待着。第二年他被赦免,派去安徽当学政,管教务考试的事儿。他在安徽干得不错,查出不少作弊的考生,还上疏建议整顿学风,乾隆一看这小伙子有点本事,就挺赏识他。后来调到江苏学政,他又抓住机会,查了个监生的案子,借题发挥,弄得轰轰烈烈,乾隆更觉得他靠谱,提拔他当了太原知府。 不过,刘墉这人吧,脑子活泛归活泛,干实事的时候却有点掉链子。乾隆二十七年,他在山西当知府,手底下的人贪污国库银两,亏空了一大堆,按大清律例,这可是要掉脑袋的大罪。幸好乾隆念他爹刘统勋的面子,网开一面,免了他的死罪,改发军台效力。没过多久,乾隆又把他调回来,派到江宁当知府。刘墉在江宁干得还算清廉,老百姓给他起了个“包龙图”的外号,觉得他跟包拯似的,挺公正。可这时候的刘墉,还没到他仕途的高光时刻。 说到那段“属马属驴”的对话,其实就是相声《官场斗》里编出来的段子,压根儿没在历史上发生过。这段子出自民间艺人之手,估计是想拿刘墉的圆滑来开涮,顺便讽刺一下官场里的马屁文化。真实的历史里,乾隆生于1711年,属兔,刘墉生于1720年,属猪,俩人差了9岁,压根儿不可能同岁。乾隆34岁那年是1745年,刘墉才25岁,还在科举场上奋斗呢,哪来的机会跟皇帝聊属相?再说,十二生肖里压根儿没“驴”这一说,刘墉要真敢这么回皇帝,估计得被当成大不敬治罪了。相声里刘墉自称“属驴”,说是自己丑陋不堪,只能当个拉磨的驴跟在千里马皇帝后头,这话听着好笑,其实是艺人借机挖苦刘墉的阿谀奉承。历史上的刘墉确实挺会来事儿,尤其是在乾隆面前,嘴甜得跟抹了蜜似的。他靠着这份机灵劲儿,在官场上混得风生水起。 刘墉仕途的转折点,离不开他抓文字狱的“功劳”。乾隆四十三年前后,他又被派到江苏当学政。这时候的乾隆特别迷文字狱,谁要是能查出点文字上的“大案”,立马就能得重用。刘墉瞅准机会,在扬州查出个叫徐述夔的监生,写了些诗文,里头有“大明天子重相见”之类的话,涉嫌不敬。刘墉把这事儿往大了整,直接上报,搞出了个“一柱楼文字狱案”。这案子把江南官场搅得天翻地覆,徐氏后人被斩,连礼部尚书沈德潜都受牵连,被挖出来鞭尸。刘墉借着这案子,得了乾隆的欢心,官运亨通,先是升了湖南巡抚,后来又调回京城,当了工部尚书,还兼着上书房总师傅,教皇子们读书。 到了乾隆四十七年,刘墉跟和珅、钱沣一块儿被派去查山东巡抚国泰的贪污案。这案子可不小,国泰挪用商银充库,亏空国库,刘墉在济南府库房里一锭锭地查银子,发现里头掺了不少杂色银锭。他当机立断,贴出告示,让商贾来认领银子,硬是把国泰的猫腻给揪了出来。国泰最后被定了罪,刘墉又立了一功。之后,他被授为体仁阁大学士,算是爬到了高位。不过,晚年的刘墉有点力不从心,年纪大了,精力跟不上,偶尔犯点小错,还被同僚弹劾过几次。他也学聪明了,知道乾隆这时候更宠和珅,索性低调做人,不瞎掺和,保全自己。 刘墉这人,最大的特点就是会审时度势。乾隆朝后期,和珅权倾朝野,敛财的本事让乾隆特别满意。刘墉跟和珅比不了,也不想硬碰硬,干脆就“委蛇其间”,用点小机灵讨乾隆欢心。他书法写得好,行书雄浑有力,世称“浓墨宰相”,还编了《贰臣传》《逆臣传》之类乾隆爱看的书,算是迎合上意。到了嘉庆四年,和珅倒台,嘉庆帝点名让刘墉去查和珅的贪污案。刘墉接了这差事,认认真真核对罪证,列出和珅二十条罪状,帮着嘉庆把和珅给收拾了。这大概是他仕途的最后一次高光。 1804年,刘墉85岁,在京师的宅子里宴客,喝到半夜,坐在太师椅上就这么去了,朝廷追赠他太子太保,谥号文清。刘墉这一辈子,靠才学和机灵在官场站稳了脚跟,但也干了不少争议的事儿,比如借文字狱上位,确实不怎么光彩。他不是电视剧里那个为民请命的“刘罗锅”,更像是个深谙官场规则的聪明人。他的书法倒是真厉害,作品流传至今,笔力遒劲,很有风骨。《石庵诗集》也留了下来,后人读着,能感觉到他的才气。
嘉庆熬乾隆的策略其实很棒,只要乾隆活着一天,他就对乾隆言听计从。因为毕竟乾隆快9
【5评论】【1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