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老山战场上,战士杨启良歼敌18人,转业后却遭恶霸刁难,他大怒:“我就

熹然说历史 2025-07-19 00:08:14

1985年,老山战场上,战士杨启良歼敌18人,转业后却遭恶霸刁难,他大怒:“我就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你确定要动手?” 1985年老山战场,枪林弹雨中,一个普通士兵用血肉之躯守住阵地,歼敌18人,震惊全军。转业后,他却在和平年代遭遇无理刁难,面对恶霸的挑衅,他怒吼出那句掷地有声的话。这位英雄是谁?他的故事如何从战火延续到市井?一腔热血如何在平凡岗位上继续闪光?让我们走进杨启良的人生,揭开他从战场到地方的传奇篇章。 杨启良,1962年出生在浙江台州黄岩区一个普通农村家庭。家里条件不好,父母靠种地维持生计,住的是土坯房,日子过得紧巴巴。他从小不爱说话,但干活特别卖力,挑水、砍柴样样抢着干,村里人都说他是个实诚孩子。1981年,19岁的他响应征兵号召,穿上军装,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1师2团3连。刚入伍时,他个子不高,身体瘦弱,训练场上却从不偷懒。刺杀训练中,他一招一式练得格外认真,枪靶被他扎得全是窟窿。射击时,他趴在靶场上一动不动,瞄准靶心,子弹次次命中十环,很快成了连队的尖子兵。1983年,他被提拔为班长,带一个12人的小组,指挥起来条理清楚,战友们都信任他,觉得跟着他心里有底。 1984年,中越边境冲突升级,老山战役打响,杨启良随部队开赴云南前线。驻扎在老山地区,条件艰苦,部队住在“猫耳洞”里,坑道潮湿狭窄,粮食和水经常不够。他每天清点物资,检查枪械,带着小队巡逻,鞋底磨破了也不吭声。战友们记得,他常在夜里擦拭步枪,动作熟练,枪管被擦得锃亮。1985年3月,他接到命令,带领12人敢死队攻占166高地北侧的无名高地。这块高地是越军重点防守的战略点,地形复杂,敌军火力密集。战斗打响后,杨启良指挥队员迅速占领阵地,但越军很快组织一个连的兵力反扑,火力凶猛。他组织队员依托工事顽强抵抗,精准射击打退多波进攻。战斗持续到第二天夜里,敌军人数占优,敢死队伤亡严重,三名战友牺牲,两名战友重伤。他将伤员转移到安全位置,简单包扎后,继续守在阵地前沿。面对敌军合围,他搜集弹药,独自作战,投掷手榴弹,击毙多名敌人。危急时刻,他通过报话机呼叫炮火支援,引导炮弹精准打击敌军。最终,援军赶到,敌军被击溃,他却因伤昏倒,腿部留下永久伤残。此战,他一人歼敌18人,保住高地,中央军委为他记一等功,授予“人民功臣”称号。 1996年,杨启良转业回到台州,进入工商系统,后担任台州经济开发区消费者协会秘书长。他从不提战场经历,低调干活,处理消费纠纷认真负责。2013年8月,他接到一起超市投诉,一名男子声称买的面粉有虫,要求高额赔偿。杨启良检查后发现所谓“虫子”是人为放入,证据确凿。他指出问题,男子恼羞成怒,扬言动手威胁。他毫不退缩,凭借战场磨砺出的气势震慑对方,男子最终悻悻离去。事后,同事们才知道他曾是老山英雄,纷纷敬佩他的经历。他却说,过去的荣誉不算数,现在得把工作干好。 转业后的杨启良在消费者协会兢兢业业,每年处理数百起投诉,涉及金额从几百到几万元不等。2013年,他处理“星空瑜伽”案,涉及30多人、6万元退款,他逐一核查合同,联系投诉者,成功调解。2014年,一家健身房老板跑路,300多名会员要求退款,他加班加点协调,奔波于相关部门,最终解决问题。2017年,市场监督管理局慰问老兵,工作人员在他家发现“人民功臣”牌匾,蒙着灰尘,字迹依然清晰。同事提议展示牌匾,他拒绝了,说这些是过去的事,没必要挂出来。他继续埋头工作,腿伤让他走路不便,但从不因此懈怠。一次调解会上,投诉者拍桌子大喊,他耐心分析,逐条讲解,最终平息纠纷。 如今,杨启良已年过六十,腿疾越发严重,走路有些跛,但他仍在调解一线忙碌。2023年,他处理一起涉及上百万元的消费纠纷,连续加班一周,笔记本记满细节,成功化解矛盾。他的事迹在台州广为流传,市民称他为“老兵调解员”。他从不炫耀过去,只说当兵的就该干好手里的活。他的故事从老山战场延续到和平年代,展现了军人本色和为民情怀。 杨启良的故事让人感慨,一个在战场上出生入死的英雄,回到地方后依然为群众奔走,这样的精神值得敬佩。你怎么看他的经历?欢迎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1 阅读:186
熹然说历史

熹然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