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网上有很多人将冉闵视为自己心目中的英雄,甚至还有人把他封了个“民族英雄”,

蜜桃小丸子 2025-07-19 07:49:36

我看到网上有很多人将冉闵视为自己心目中的英雄,甚至还有人把他封了个“民族英雄”,说是他“站在了我大汉民族的立场”。 对这种观点我十分反感,因为这是一种极端的民族主义倾向。更何况,无论是私德还是公义,冉闵这个人都配不上“英雄”俩字,难以承载“英雄”之名。 您如果不认可,先别急着抬杠,听我一条一条对这个人加以分析! 一、冉闵的私利远大于民族大义 首先,他背叛养育之恩,私德为人所不齿。 冉闵是个孤儿,自幼被后赵皇帝石虎收养,在羯族宫廷中长大,深受石虎器重,甚至被“抚之如孙”。然而在石虎死后,他为了争夺权力,先后杀害石遵、石鉴。这还不算完,他又一口气屠尽石虎的38名孙辈,彻底灭绝了石氏家族。 他这种对恩养家族的屠杀,与传统道德中的“忠义”完全相悖,注定会被钉上历史的耻辱柱。 其次,他颁布的“杀胡令”,本质上是他的政治工具。 冉闵颁布“杀胡令”的背景,是他屠杀石氏宗族后引发胡人势力反扑。为巩固自己的权力,他以“拯救汉人”为口号,煽动民族仇恨,并转移矛盾。 具体来说,他通过屠杀邺城二十余万胡人(包括平民),掩盖自身弑主篡位的污点。以“一胡头换官爵”的政策,吸引汉人加入他的阵营,其真实目的还是为了扩充兵力,以实现自己的政治野心。 当权力稍稳后,他立刻任命儿子为“大单于”,收纳一些胡人降兵。一位谋士反对他接受胡人,他一气之下,将那位谋士的全家都诛杀了。 由此可见,冉闵的这种反复无常,暴露了其所谓的“民族大义”仅是权宜之计。 值得一提的是:考据发现,网传《杀胡令》文本混杂唐代骆宾王《讨武曌檄》等后世文句,系后人伪作。 二、“杀胡令”的客观效果与伦理代价 五胡乱华时期,胡人政权对汉人的屠杀确实残酷,羯族居然惨无人道的以汉人视为“两脚羊”,甚至充当军粮。在胡人的残暴统治下,汉人的人口锐减至四百万左右,甚至出现千里无人烟的凄惨景象。 客观上讲,冉闵的“杀胡令”削弱了胡人的军力,让部分汉人因此获得喘息。 但这一结果,本质上是冉闵权力斗争的副产品,并不是他主动保护汉人的意图。 为啥这样说呢?他所颁布的杀胡令,要求“形似胡人者皆可杀”,导致大量汉人因外貌近似胡人被误杀。更严重的是,此令引发了连锁报复,凶残的胡人联合反扑冉魏,导致中原陷入“无月不战”的混战。 最终,中原一带十室九空,人相食。他这种以暴制暴的恶性循环,使平民成为了最大的牺牲者,受益者仅仅只有他自己的家族。 三、治国能力的缺失:勇将而非明主 冉闵的失败不仅是军事的,更是政治经济的全面崩塌。在他统治期间,连年战争导致农田荒废,他却“散仓库以树私恩”,耗尽国家储备,置百姓生死于不顾。 他试图联合东晋却被拒绝,所有正统汉族士大夫阶层,都不认可其政权的合法性。儒家士大夫都历史重视“忠孝仁义”,冉闵叛主杀亲、滥杀平民的行为,自然被归为“凶徒逆俦,淫酷屠戮”(《晋书》语)。 冉闵所建立的政权仅存在两年,便被前燕消灭,足已证明他缺乏治国之才。 自隋唐以降,冉闵的所作所为以及他本人的形象,一直都被主流史观所排斥 。 东晋时期,冉闵自立为帝,挑战东晋正统性,被视作乱臣。隋唐皇室有鲜卑血统,元清为少数民族政权,就更不会宣扬他的“屠胡”符号了。 到了现代,因其涉及种族屠杀,不符合民族团结政策,教科书也回避对冉闵的评价。 而反观当下,有些网民将冉闵塑造为所谓的“汉族救星”,其实是借历史宣泄自己的极端民族主义情绪。这样既忽略了他屠杀汉人、背信弃义的事实,也掩盖了古代中国多民族融合的复杂进程。 无论何种时代,对平民的无差别屠杀(无论胡汉)、对恩主的背叛、对权力的贪婪,都难以符合“英雄”的道德基准。暴力在历史转折处或有其客观作用,但嗜血者终难成为明灯。 那些以“拯救民族”为名的历史叙事,它常简化了苦难的复杂性,也掩盖了权力本身的污浊,我们必须得有所警惕。

0 阅读:48

评论列表

用户49xxx54

用户49xxx54

8
2025-07-19 15:50

看结果,不是英雄是什么,原来汉人是什么地位,除了汉奸有几个不认为他是英雄

江渐月

江渐月

1
2025-07-19 08:21

好。想搞极端主义,请去外国。

猜你喜欢

蜜桃小丸子

蜜桃小丸子

蜜桃小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