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逐渐意识到:俄罗斯最有力的后盾并非伊朗或朝鲜,而是中国。 俄乌冲突持续至今

跟我聊国际 2025-07-19 08:44:45

乌克兰逐渐意识到:俄罗斯最有力的后盾并非伊朗或朝鲜,而是中国。 俄乌冲突持续至今,西方国家一轮又一轮地祭出制裁,本以为能将俄罗斯拖垮,却未料到局势走向逐渐偏离预期。 欧洲因能源短缺陷入困境,工厂停工、生产停滞,盟友们在能源危机中疲于应对。而与此同时,俄罗斯不仅前线每天仍能打出数十万发炮弹,军工体系也持续运转、供应不断。 起初,外界普遍认为俄罗斯依赖的是伊朗提供的无人机与朝鲜的炮弹。但随着战事拉长,现实逐渐清晰:这些援助根本无法满足俄罗斯庞大的消耗。 直到后来,乌克兰和北约才从战场态势中察觉——真正支撑俄罗斯保持战斗力的,是中国。 早在2023年中,乌克兰外长库列巴就曾提到中国在斡旋过程中的特殊角色。背后反映出基辅方面的一个判断:中国虽然没有直接提供武器,但其实际支持作用却至关重要。 从战场情况可以看出,俄军装备的大量侦察与打击型无人机,其零部件和技术多有中国来源;坦克持续量产,背后依赖的是中国的精密机床;导弹制造所需的稀土材料,中国占据全球九成加工能力,这些“看似民用”的物资,最终构成了俄罗斯前线的支撑体系。 正是这些非军用品的持续流通,才真正让俄罗斯维系住了战争消耗。乌克兰直到此时才意识到,与中国的经济和工业协作相比,伊朗与朝鲜的援助最多只能算是“补零”。 尽管西方的制裁名单不断扩大,但中俄之间的贸易额却在稳步增长,仅2023年就达到了2400亿美元。被制裁的俄罗斯石油天然气换个名头后,源源不断运往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市场;高科技产品和芯片尽管被西方封锁,但通过第三国“中转”的中国设备和原件,依然确保了俄罗斯军工体系运作正常。 SWIFT被踢出后,中国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迅速填补空缺,如今俄罗斯约三分之一的外贸交易都以人民币进行结算。粮食贸易也找到了新路径:俄罗斯小麦先发往中国,再从中国转口至中东市场,巧妙规避了西方的海运封锁。 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始终表态“不提供军事援助”,并持续呼吁通过谈判解决危机,同时也多次在联合国否决过度激进的制裁动议。正是这种“置身事外”的姿态,让中国反而拥有了斡旋和平的空间,就如同此前促成沙特与伊朗和解所展现的外交手腕。 如今,西方国家面临两难:想制裁中国企业,却又担心牵动自身高度依赖的全球供应链;不出手,又眼睁睁看着俄罗斯在中国支持下维持战力。战争打到今天,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中国下的这盘大棋,比起任何一次战术调整,都更深、更远。

0 阅读:754

评论列表

用户99xxx69

用户99xxx69

6
2025-07-19 11:00

乌克兰必败

TS001

TS001

5
2025-07-19 12:44

如果乌鸡、霉西方国家真这样认为,那就干脆力挺大俄,让乌鸡、霉西方彻底没戏没气

用户11xxx52

用户11xxx52

5
2025-07-19 13:13

关健是俄罗斯不能倒!

用户16xxx72

用户16xxx72

3
2025-07-19 19:39

小编喝了多少马尿才能说出这样的胡话,如果我们支持老毛子,三年前俄乌战争就结束了。一月无人产量就够乌克兰犁地了

老黄牛

老黄牛

3
2025-07-19 14:12

无论如何,干涉我国内政,阻碍我们崛起,就是我们的敌人!

猜你喜欢

跟我聊国际

跟我聊国际

加油吧,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