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71年,太平公主去外祖母家串门,不料表哥贺兰敏之竟强行与她随行的宫女发生关系。这令人震惊的事件,彻底点燃了武则天的怒火。开始她权衡面子,只判外甥流刑,几天之后却派杀手暗杀他,王权的冷酷与亲情的冰凉在此交错。 贺兰敏之并非寻常纨绔,他的堕落轨迹镶嵌着武氏家族的血色暗斑。作为武则天亲姐韩国夫人之子,他年少显赫:相貌俊美被史书特意记载,主持编修百卷史书《三十国春秋》,二十出头便被武则天指定为武氏继承人,赐姓武氏,袭爵周国公。 这份“恩宠”实则是政治捆绑。武则天早年与异母兄武元庆等人积怨极深,将他们流放致死后,急需培植新傀儡。贺兰敏之有才却放纵,恰是易于操控的棋子。 贺兰敏之的荒诞行径远超常人想象,几乎像是对武氏家族的蓄意报复。他强暴内定太子妃、司卫少卿杨思俭之女,一手破坏皇家联姻,武则天却将此事按下。杨氏丧期,他脱丧服招妓宴饮,还挪用武则天拨造佛像款中饱私囊。这些挑战人伦与皇权的行为未被严惩,助长了他“恃宠佻横”的癫狂。 直至太平公主事件爆发——当他把公主侍女拖入假山施暴时,矛头已直刺武则天最珍爱的幼女太平公主。史书轻描淡写“宫人侍行,又尝为敏之所逼”,但太平公主哭着扑向母亲怀中的场景,足以点燃一位母亲的杀心。 太平受惊成为处决导火索,而引信早在三年前已埋下。贺兰敏之的妹妹魏国夫人贺兰氏得唐高宗李治宠爱,有取代武则天之势。武则天在乾封元年借封禅大典设局,毒杀外甥女并嫁祸武氏兄弟。 贺兰敏之入宫吊唁之际,高宗悲恸哭诉:“晨时见之尚无恙,待退朝却已无力回天。”贺兰敏之只是沉默相对。武则天当即警觉:“此儿疑我!” 妹妹惨死与自身危机构成双重刺激,他此后变本加厉的放纵,不排斥含有自毁式复仇意味——既然家族女性皆沦为皇室玩物,他便以淫乱践踏武氏门楣。 武则天对贺兰敏之的“宽容”是政治考量的结果,而处决则是权力逻辑的必然。初判流放雷州实为权宜:杨氏刚去世,她需顾及孝道舆论;贺兰敏之毕竟是公开册立的武氏子嗣,骤然诛杀恐引非议。 然仅数日,她便转而行暗杀之事,其根本缘由乃是贺兰敏之的政治价值全然归零。他侵犯太平公主的侍女,足见其竟敢触犯武则天最核心的逆鳞;贪污造佛像款项,更显其对武则天权威的无视。 当工具失去控制且危及执柄者自身,毁灭便是唯一出路。《资治通鉴》记载流放途中“至韶州,以马缰绞死”,看似自尽,野史却透露太平公主曾派人追杀,而幕后下令者不言自明。 贺兰敏之亡故后,武则天旋即召回被流放的武元爽之子武承嗣,令其承袭武氏爵位。政治的机器冰冷运转,更迭之际毫无停滞。 这场以性侵案肇始的血案,撕开了宫廷政治最狰狞的规则:亲情不过是权力的载体,当个人欲念与权力结构碰撞时,肉体消灭成为最便捷的解决方案。
公元671年,太平公主去外祖母家串门,不料表哥贺兰敏之竟强行与她随行的宫女发生关
梅梅谈世界
2025-07-19 11:48:11
0
阅读: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