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动症,是孩子太害怕了,孩子心肝失调!家长要负大部分责任!     见过太多抽动

灵松谈育儿 2025-07-19 11:51:29

抽动症,是孩子太害怕了,孩子心肝失调!家长要负大部分责任!     见过太多抽动症孩子,眨眼、耸肩、清嗓子的症状反复加重,说到底,多半是家长没读懂孩子的“求救信号”——孩子不是故意“捣乱”,是心里太害怕了,吓得心肝失调,这背后,家长要负绝大多数责任。     前几天在诊室遇到个8岁男孩,一见到我就开始频繁摇头、咧嘴,妈妈在旁边急得直拍桌子:“跟你说过多少次别做怪动作!”孩子吓得眼圈发红,抽动反而更厉害了。 细问才知,爸爸常年在外,妈妈对学习要求极严,孩子写错字就会被要求再写5遍,考试没考好,就得在房间里认真反思。 孩子说:“我一看到妈妈皱眉就心慌,手控制不住想动。”     中医讲“心主神志,肝主疏泄”。孩子的心像颗嫩苗,经不起反复惊吓: 长期被吼叫、被否定,心里的恐惧会像寒气一样困住心神,导致“心失所养”; 而肝就像个需要舒展的嫩芽,家长的严厉管控、家庭的紧张氛围会让肝气郁结,郁久化火,引动“肝风”,这才有了不受控制的抽动——就像风吹草动,孩子的身体先替心里的恐惧“喊”了出来。   多少家长总说 “我是为他好”,却没瞧见自己的样子多吓人:辅导作业时拍桌子的手,看见试卷时瞪圆的眼,还有那句挂在嘴边的 “你怎么这么不让人省心”,对孩子来说,比打雷还可怕。 孩子的神经本就敏感,长期活在“怕做错、怕被骂”的恐惧里,心肝怎么能安稳?肝风一乱,身体自然会用抽动来“发泄”。      说到底,孩子的身体比嘴诚实:你少发点脾气,他眨眼就少点;你多夸句 “今天比昨天强”,他肩膀就舒展点;你陪他搭搭积木、讲讲笑话,那些不受控制的小动作,自然就少了。 孩子要的不是 “必须考第一”,是 “就算考砸了,爸妈也不会不爱我”—— 心里踏实了,身体才能真正放松啊。

0 阅读:4

评论列表

中医上千亿次药量还不知何写教人写药量

中医上千亿次药量还不知何写教人写药量

4
2025-07-19 18:20

中医好历害的家长.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算不算变态,中医這点做到啦。能天天出來宣传大家要做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算不算变态呢,这点中医还是做到啦。你要是说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是不对,那他们就会说你不爱国,汉奸等等。这点中医们也做到啦。有那些呢(守护冰锋、 明月几时有、 呦呵你哪位啊、YANG、梵醒、长青树、中医是道西医是刀、梦幻、雪尘、390155483、依然像昨天、阳光の微笑、渔樵泛歌我不会、流水无声、wQ、 哆啦A梦、蓝染惣佑介、 人生几何、 观海听潮、 冷℡夜、在梦里、渡我、 用户15xxx53、AAA、吴国明、 帅蛤蟆、没有昵称)。 (只有药有效才配讲药量.药都无效还有必要讲什么药量吗。中医是药有效又吃的越多效果越大之下还非要无理由限制药量,那不是喜欢病的越久越好吗,吃一克10天安全治好,你咋知道不会吃二克立刻就安全治好。你为什么不开二克而非开一克,這不是喜欢病的越久越好是什么,再配合医者父母心,是不是中医是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

灵松谈育儿

灵松谈育儿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