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势不过沸腾了几日,李显又回到了皇位上。风光背后,没人想到,这“复位”是美梦还是

断代史鉴 2025-07-19 13:36:44

局势不过沸腾了几日,李显又回到了皇位上。风光背后,没人想到,这“复位”是美梦还是灾难?神龙政变的五位大臣,张柬之、袁恕己、崔玄暐、敬晖、桓彦范,正满怀希冀。可他们的命运,竟如此讽刺得发笑! 宫禁里传来的消息真真假假,有人说武则天垂泪辞位,有人说李显重新披黄袍时手都在抖, 你瞧瞧,张柬之这几位老哥,还以为自己干了件惊天动地的大好事,把皇帝从老妈手里“救”出来,这功劳,怎么着也得青史留名、封妻荫子吧?他们大概做梦都想着,新天子李显会把他们当心腹、当恩人,一起开创个啥“神龙盛世”出来。想法挺美,可惜啊,他们完全押错了宝,看错了人。 李显这个人吧,说好听点叫“仁弱”,说难听点,就是个没主心骨的软蛋。被老妈武则天揉搓了几十年,贬出京城,软禁房州,吓破了胆。好不容易当回皇帝,那龙椅坐上去,他感觉不到踏实,只觉得四面漏风,浑身发冷。他怕啥?怕他那个彪悍的老妈哪天又蹦起来?怕底下的大臣觉得他不行?更怕的,是他身边那位——皇后韦氏。这位韦皇后,在李显被废黜的苦日子里,一直陪着,算是患难夫妻,可患难磨砺出的不一定是深情厚谊,也可能滋生出难以满足的权欲。李显对韦氏,是既依赖又恐惧,几乎到了言听计从的地步。 麻烦就出在这儿了。张柬之他们搞政变,核心目标是铲除“二张”(张易之、张昌宗),逼武则天退位,恢复李唐。这个目标达到了,但他们却犯了个致命的“错误”——没把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这帮武家势力连根拔起。为啥不拔?一方面可能觉得武家势大,牵涉太广,想稳一手;另一方面,嘿,搞不好还天真地觉得武三思也是李唐宗室(武则天让他改姓武了),可以团结?结果呢,武三思这只老狐狸,转眼就钻进了权力的空子。他发现李显就是个摆设,真正能拿主意的,是那个同样野心勃勃的韦皇后。得,一拍即合!武三思转身就成了韦皇后最“贴心”的盟友兼……嗯,情人。一个图权,一个图色图地位,两人在李显眼皮子底下,把持了朝政。 这下张柬之他们傻眼了。他们想清除的女皇余孽武三思,非但没倒,反而成了新皇帝和皇后跟前的大红人!这局面,比吃了苍蝇还恶心。他们当然不服气,要上书劝谏,要揭露武三思的嘴脸。可李显呢?耳朵根子软得跟面条似的,韦皇后和武三思在他耳边吹吹枕头风,哭诉几句“功臣跋扈”、“想架空陛下”,李显那点本就可怜的智商和勇气,瞬间清零。他完全忘了是谁把他从软禁的泥潭里捞出来,推上龙椅的。在他那浆糊脑袋里,此刻威胁他“安稳”的,不是武三思这个包藏祸心的外戚,反倒是张柬之这些“多嘴多舌”、可能“功高震主”的功臣! 结果惨不忍睹。张柬之,八十多岁的老头子,被流放,忧愤而死。崔玄暐,流放,死在路上。敬晖,被活活凌迟处死。桓彦范,被捆在竹槎上拖行,肉被磨尽露出骨头,然后乱棍打死。袁恕己,被逼喝下野葛汁(剧毒),痛苦抽搐,指甲都抓掉了,最后被杀。短短几年,五位再造李唐江山的大功臣,全部死于非命,而且死得一个比一个惨烈、屈辱。讽刺啊,天大的讽刺!他们流血流汗,扳倒了中国唯一的女皇帝,迎回来的这位“正统”李唐天子,却成了送他们下地狱的催命符。 李显的无耻,真是刻进了骨子里。说他软弱?没错,但这软弱背后,是彻头彻尾的自私、凉薄和忘恩负义。他不敢、也不愿去保护那些真正对他有恩、对国家有功的人,只敢蜷缩在韦后和武三思给他营造的、虚幻的“安全感”里,任由他们摆布,成为他们清除异己的橡皮图章。他享受皇权带来的尊荣,却丝毫没有承担皇权责任的勇气和担当。他复位,对张柬之他们而言,哪是什么“光复李唐”的荣光?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20
断代史鉴

断代史鉴

分朝代深挖中国史,从先秦到民国,每期一个断代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