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广州,女子偶然发现信用卡账单里多出一笔279.75的消费利息,女子以为错了,又去翻看以往的账单,发现在她使用信用卡的6年时间里,被收取了1.2万元的利息。女子联系客服,是因为女子没有按时还款造成的,但女子都是在还款日全额还款,客服给出的回答让女子惊呆下巴。
她叫周砚,自2018年开始使用广发银行信用卡,2025年3月,偶然查看账单,看到一笔“消费利息”。
她以为是系统出错,没想到越查越多。
从2018年12月开始,账单上几乎每月都显示有几百元的利息,加起来超过1.2万元。
她打电话询问客服,客服说她“没有按时还款”,所以才被收利息。
她觉得不可思议,因为她每次都是在还款日当天,通过云闪付全额还款,从未逾期,也没有分期或最低还款。
那利息到底是怎么产生的?
客服让她看账单界面下方的一行小字:“23:00前还款次日到账,23:00后顺延一天到账。”而她用的云闪付也写着“当日还款,次日到账”。
也就是说,就算她在还款日23:00前还款,到账时间也已经是第二天,系统认定为逾期,于是从每笔消费入账开始按天计息,日息万分之五。
这才是真正让她震惊的点——她从来没收到任何关于“逾期”或“利息”的单独通知,每个月只是看到一堆账单数据,从没发现自己在无声无息中“被逾期”了6年。
她质问客服,为什么利息从未明确告知?客服回应:账单里写了,客户可以自己查。
而实际上,很多银行都会设置“三天宽限期”,即使到账晚一点也不会罚息。
但广发银行的“容时服务”要客户主动申请,否则默认只有一天宽限期,且到账时间为准,非还款时间。
记者联系银行核实,工作人员回应称:“客户未在协议约定时间内完成入账,所以视为逾期。”银行表示愿意为她按最新政策减免部分利息。
可问题不只是这笔钱。
行业专家指出,周砚的情况属于“技术性逾期”。也就是说,她主观上有意还款,也在还款日操作,但因为银行系统或第三方通道的到账机制,导致钱第二天才入账。
虽然她履行了还款责任,却仍被算作逾期,进而被收利息、违约金,甚至影响信用记录。
其实,中国银行业协会早在2024年修订的自律公约中就提出,倡导各银行至少提供3天宽限期,并明确提醒客户到账时间。但自律不是强制,银行是否执行、如何提醒客户,仍由各自决定。
从技术角度看,实时到账已不是难题,很多银行手机银行转账秒到。
问题是,若选择第三方还款、跨行转账或晚上操作,到账延迟就容易发生“技术性逾期”。
以后用信用卡的,可不能只盯着“还款日”,还要看看到账时间、选对还款通道,尽量提前还款或绑定储蓄卡自动还全额;
定期查账单,留意“利息”或“违约金”是否异常。
tb954504_33
不是有一个缓冲期吗。往后一两天都算是没有逾期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