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十三年,李文忠交代完后事,与妻儿泣别后才去上朝。朱元璋看了他的奏折,怒骂道,李文忠,难道你就不怕死吗?李文忠视死如归,文忠死不足惜,愿陛下多念及江山黎民。 在洪武十七年春,在南京岐阳王府弥漫着药石苦涩。 而46岁的李文忠蜷缩在锦被中,手指划过枕下冰冷的半块麦饼,那是三十年前鄱阳湖大战时,舅舅朱元璋塞给他的军粮。 窗外忽传圣驾亲临,他挣扎欲起,却呕出一口黑血,溅在御赐丹书铁券永不加罪四字上,似命运最辛辣的嘲讽。 说起李文忠他可是明朝的开国名将,他一生参与67场战役,胜率超90%,足以证明他的实力。 在1355年,滁州城门洞开,衣衫褴褛的李贞牵着12岁的李文忠跪在朱元璋马前。 而昔年接济过朱家的姐夫,如今瘦得只剩一把骨头,幼年丧母的李文忠扑进舅舅怀里,脖颈还留着元兵刀疤。 只见朱元璋解下战袍裹住外甥,从今往后,你叫朱文忠,是咱的亲儿! 只有在战火中才能淬炼出惊世将星。 只有19岁的李文忠在池州城头初露锋芒,率五百死士夜袭陈友谅大营,火光照亮他挥剑劈断敌军帅旗的剪影。 而新城之战更是传奇,张士诚二十万大军压境,他亲率三十铁骑直插敌阵,长矛挑飞六名悍将,溃军自相践踏的烟尘遮天蔽日。 当北伐铁蹄踏破应昌,俘获元昭宗家眷时,这个曾被饥荒逼到啃树皮的少年,已成大明开国第三功臣。 然而此时龙椅上的朱元璋开始夜不能寐。 因为他龙案奏报堆成两座山,左边这一堆记录李文忠治浙时减免赋税、收养战场遗孤的仁政, 而右边这一堆都是密告曹国公府夜宴宾客,席间儒生吟诵周公恐惧流言日。 要说最刺眼的还得是洪武五年整军案,那时候李文忠以冒领军粮斩了朱元璋奶兄之子,血淋淋的人头滚到御阶前。 要知道虽然他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大明皇朝,但是他僭越了,朱元璋一步步走到现在,那想的东西要看的方面就多了。 之后的胡惟庸案爆发成为转折点。 当锦衣卫在韩国公府搜出通倭罪证时,李文忠第三次闯宫死谏。 而这也就有了开头的那一幕,交代完后事,与妻儿泣别后才去上朝。 他展开血书《乞赦功臣疏》,字迹力透纸背,陛下尽诛股肱,他日北元叩关,谁可执戈? 文忠不怕死,怕的是百年后史书上写,洪武大帝坐拥万里江山,却容不下一句真话。 而朱元璋摔碎镇国玉玺,碎片溅进李文忠眉骨,朕能给你荣华,也能收你性命! 就这样激朱元璋怒火的李文忠被下令关起来了。 当诏狱石墙凝结着冰霜。 李文忠蜷在草席上,咳出的血在墙角冻成褐冰。 马皇后派人偷送汤药,他却将药碗推给隔壁囚犯,因为那是个因反对征缅而下狱的老翰林。 那夜狱卒塞进棉衣,内藏儿子李景隆血书,父若赴死,儿必继志。 他只能含泪嚼碎纸条,喉间满是铁锈味。 而之后朱元璋的探病更像一场酷刑。 皇帝抚着他背上北伐时的箭伤叹息,保儿瘦了。 李文忠却指向窗外太学方向,陛下可闻监生饥肠辘辘? 当朱元璋拂袖而去时,狱墙火把明灭,映亮二人拉长的影子,如巨兽吞噬残烛。 不多久之后李文忠就病死在牢里。 在李文忠灵柩出殡那日,南京万人缟素。 连卖炊饼的老汉沿路抛洒馒头,李将军当年在杭州,宁可兵卒饿晕也不抢百姓粮袋啊! 朱元璋立在玄武门阴影里,忽见一老妪以陶碗舀护城河水,颤巍巍浇在送葬路上,给将军洗洗朝堂的脏! 然而清洗来得比北风更烈。 之后朱元璋以下毒罪名处死诊治太医全家,流放淮安侯华中至瘴疠之地。 当李文忠墓前石翁仲竖立时,锦衣卫正冲进陕西都指挥使李荣府邸,这位曾在漠北将战马让给主帅的老将,至死未供认李文忠通敌。 天下黎民百姓都知道他李文忠是个好官一心,为了大明,可他朱元璋眼里就是容不得一粒沙子,耳朵里听不进去一句真话。 刚愎的权杖终将腐朽,唯有铮铮铁骨能刺穿岁月。 主要信源:(《明史·李文忠传》《明实录·洪武朝》)
洪武十三年,李文忠交代完后事,与妻儿泣别后才去上朝。朱元璋看了他的奏折,怒骂道,
紫藤绕风轩
2025-07-19 19:00:20
0
阅读: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