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仍不死心,他们提交新证据了!7月14日晚,在截止时间的前一刻,韩国终于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了“千年传承”的证据材料。只不过,经鉴定,韩国方所有证据中,73%系现代生活照片,仅27%涉及到历史溯源。也就是说,韩国所提交的复核材料均属于“无效材料”。 韩国这次交作业的架势,活脱脱像个临考前通宵抄笔记的学生。六百多页的证据里,73%的内容是现代生活照片。有街头小吃摊的场景,有现代人穿传统服饰的自拍,甚至还有社区活动的合影。可非遗认定看的是“千年传承”,不是“当下流行”。总不能说,现在有人做这事儿,就证明一千年前祖宗也这么干吧? 剩下27%涉及历史溯源的部分,韩国也没拿出多少真东西。要么是几百年前的民间故事手抄本,年代根本够不上“千年”;要么是地方志里几句模糊的记载,连传承谱系都说不清楚。这种材料,被鉴定成“无效”一点不冤。 那么,韩国为啥非得搞出这么一份不伦不类的资料呢?这事儿的由头,还得从5月30日说起。那天,中国文化遗产鉴定中心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送了份“厚礼”——137项证据材料。 这些材料可不是随便凑的。有从国家图书馆调出来的宋代古籍,上面清清楚楚记着某项技艺的工序;有故宫博物院藏的元代器物,纹样和韩国申报的非遗核心元素一模一样;还有各地非遗传承人的家谱,从明代到现在,每一代的名字、技艺特点都写得明明白白。 而这些证据指向一个核心:韩国之前成功申报的那五项非遗,好多内容的根儿都在中国,不是他们自己独创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看了这些材料,觉得确实有必要重新审审。于是给韩国下了通牒:45天内,必须拿出能实打实证明这五项文化遗产传承了一千年的证据。不然,之前给的非遗资格就得取消。 韩国这45天过得可不轻松。一开始大概是想蒙混过关,拖了快一个月才慢悠悠地准备。眼看截止日期快要到了,才急急忙忙赶工。可文化这东西,不是赶工期能弄出来的。 就说其中一项“传统纺织技艺”吧。中国提交的证据里,有唐代墓葬出土的织物残片,上面的经纬结构和韩国申报的技艺核心手法几乎一样。还有宋代《天工开物》里的记载,详细描述了这种技艺的工序,比韩国能找到的最早记录早了四百多年。 而韩国拿出来的所谓“历史证据”,最多只能追溯到明清时期,还是从中国商人的账本里抄来的零星记载,根本构不成完整的传承链。 再看“传统节庆”那项。中国这边有宋代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局部,画里的节庆活动流程,和韩国申报的某些环节重合度极高。 还有元代的地方志,明确记载了相关节庆活动的起源和演变。韩国提交的材料里,关于节庆历史的部分,大多是近代学者的研究论文,而且好多论文里都写着“可能源自中国某地习俗”。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非遗,最看重的是“传承的连续性”。得有一代代传下来的实锤,比如古代的文献、出土的文物、不间断的传承人记录。 现代生活照片顶多能说明“现在还有人做”,证明不了“一千年前就有”。韩国拿不出这些硬货,材料自然通不过。 其实这些年,韩国在文化遗产申报上总爱打擦边球。不是说他们没有自己的优秀文化,而是有些东西明明能找到中国源头,偏要往自己独创上靠。 就像咱们这次否定的这五项,真要论传承,中国这边的证据链完整得很,从古代文物到文献记载,再到现在的活态传承,一环扣一环。 韩国与其花心思在截止前赶材料,不如好好梳理下自己的文化脉络。文化这东西,从来不是靠抢注就能站稳脚跟的。真有千年传承,哪怕材料薄点,也能拿出几样镇得住的宝贝。拿不出,光靠现代照片凑数,最后只能是白费功夫。 中国提交那137项证据,也不是为了争个输赢。无非是想让非遗认定回归本真——该是谁的就是谁的,得按历史事实来。毕竟,尊重历史,才是对文化最好的保护。韩国要是真想保住那五项非遗资格,下次可得拿出点真东西了。光靠赶临时凑页数,怕是过不了关。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韩国提交证据了!但这600多页材料刚交上去,就被判定“无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214评论】【9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