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授衔大会上,毛主席指着名单问:“那个凭一把大刀,砍杀27个鬼子的'军

啸鹰国际评论 2025-07-20 00:02:01

1955年,授衔大会上,毛主席指着名单问:“那个凭一把大刀,砍杀27个鬼子的'军中吕布'呢,怎么没有他的名字?”有人回答:“他回老家扛锄头去了!”[666]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吕俊生身高192厘米,他是村里的种田能手,承包了30多亩土地。村民回忆,只有看到他身上的枪伤刀疤,才知道这个农民曾经历过战争。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八路军129师进驻太行山区。同年10月,18岁的吕俊生在前南峪村参加八路军386旅,编入772团2营6连,他因身体素质出众被选入突击队。 1938年春,772团在山东莒县与日军第5师团遭遇。战斗进行到第三天,6连弹药耗尽后与敌军展开白刃战,吕俊生在这次战斗中刺杀日军27人,创下单兵白刃战记录。 此战后吕俊生被提升为班长,所在6连被授予“钢铁连”称号。1939年至1945年间,他参加了百团大战、太行区反扫荡等重要战役,吕俊生共获得大功8次,小功15次,负伤9次。 1943年在河北涉县战斗中,吕俊生腹部中弹后在山中隐蔽7天。当地村民发现时他已昏迷,靠食用野菜和树皮维持生命。 抗战胜利后,772团政治部曾安排吕俊生到师部工作。1946年复员时,组织建议他留在县里担任武装部干事。吕俊生选择回村务农,理由是家中老母需要照顾,村里也缺少劳动力。 回乡后的吕俊生承包了村里最贫瘠的30亩坡地,他运用在部队学到的组织能力,成立了互助组带动邻里增产。1950年土改时,他被选为村农协主任,协助分配土地240亩。 1952年合作化运动中,吕俊生的互助组发展成为拥有18户农民的初级社。他推广的深耕细作技术使小麦亩产从120斤提高到180斤,他的合作社成为全县粮食增产典型。 50年代中期,有关部门曾多次联系吕俊生,希望他出席英模表彰会。他都以农忙为由婉拒,认为战争年代的事不值得反复提及。村干部介绍,他把军功章锁在木箱里,从不在人前展示。 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后,吕俊生被推选为生产队长。他带领队员开垦荒山180亩,修建蓄水池5个,他负责的生产队连续3年粮食产量位居全公社前列。 1968年他被撤销生产队长职务,但仍坚持参加集体劳动,他从未因个人遭遇抱怨组织或影响工作积极性。 改革开放后,已年过花甲的吕俊生将承包的土地交给儿子经营。他义务担任村史编写组组长,整理抗战期间前南峪村的历史资料。 1985年抗战胜利40周年时,772团战友联谊会邀请吕俊生参加纪念活动。他因腿疾行动不便未能出席,但委托儿子带去了当年缴获的日军军刀,捐赠给团史陈列馆。 这个从战场回到田野的老兵,用30多年的务农生涯证明了一个朴素道理,真正的英雄不在于获得多少荣誉,而在于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无论身在何处都能发光发热。 参考资料:英雄连长吕俊生的故事——中图网

0 阅读:141

猜你喜欢

啸鹰国际评论

啸鹰国际评论

紧急播报世界时事,让你第一时间知晓全球发生的大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