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中国又悄悄关上了一扇更要命的门!在稀土还未撕完的时候,中国又加紧了另外一出口,而这个比稀土还要命。 (信息来源:金融界——俄罗斯限制对美浓缩铀出口 真正影响可能要到2025年显现;环球时报——美调查中国进口铀,针对俄罗斯?) 美国习惯于挥舞制裁大棒,在全球舞台上决定他国的沉浮。然而,当它试图用同样的方式处理对华关系时,却发现自己正陷入意想不到的困境。稀土供应链的难题尚未完全化解,更棘手的挑战已悄然浮现。 事情的起因源于美国一系列看似主动的政策选择。为推动供应链“脱钩”,美国国会去年底通过《禁止进口俄罗斯铀法案》,计划从2025年起切断来自俄罗斯的核燃料。 这本是针对俄罗斯的举措,但在此之前,美国的矛头就已悄然对准中国。早在2023年10月,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就曾声称要“彻查”从中国进口的浓缩铀,并试图阻止中国企业进入其核燃料市场,将中国预先定义为“风险源”。 谁知,这一连串操作却引发了意想不到的反噬。2024年,中国对美浓缩铀的出口量大幅收缩。数据显示,前五个月,中国出口至美国的浓缩铀仅为12.4万公斤,与2023同期相比锐减超过六成。 与此同时,美国制裁名单上的俄罗斯,反倒在2024年上半年一跃成为其浓缩铀的第二大供应国,出口额高达5.9亿美元。这种尴尬的局面,直接将美国的核电产业推向了悬崖边缘。 美国核电站一方面依赖俄罗斯,另一方面依赖中国,两方的出口几乎占据他们浓缩铀来源的半壁江山。如今,一个来源即将被法律切断,另一个则在急剧减少,供应链的“断电”风险陡增。 美国最大的核电运营商爱克斯龙公司直接致信白宫,警告若供应问题得不到解决,旗下部分核电厂最多还能维持两年。 铀的短缺不仅冲击民用电力,也直接威胁到美国的军事力量。其航母、核潜艇和反导系统等核心装备,均依赖核反应堆提供动力。一旦核燃料供应不稳,这些战略武器的续航与战备能力都将大打折扣。 而稀土的警报也从未解除。F-35战斗机需要消耗的稀土材料,是中国掌握绝对优势的领域。随着中国加强对中重稀土的出口管理,美国军工供应链的脆弱性很快暴露出来。 尽管美国努力寻找替代方案,但澳大利亚有矿无炼,格陵兰项目因环保搁浅,海底开采又因放射性泄漏被叫停。美国对中国稀土矿产资源的依赖程度还是非常高的。 说到底,美国如今的困境,根源在于其自身的产业空心化和技术滞后。自1992年停止本土铀矿开采后,美国的核燃料加工能力严重萎缩,稀土领域同样如此,中国掌握全球90%的分离产能时,美国相关工厂仍处在试产阶段。 这已不再是简单的能源贸易纠纷,而是一场悄然发生的供应链反转。过去,美国认为资本和市场准入是最终武器;而现实却揭示了一个国家完整的工业体系才是更根本的战略筹码。 当美国关闭进口通路时,中断的或许更是自己“随买随用”的幻想。在一个高度互联的工业世界里,真正的较量,终究不是看谁的口号更响亮,而是看谁更“断得起”。
“美国根本不缺稀土,全世界都能挖!”美国首富马斯克语出惊人,可他接下来的一句话,
【24评论】【7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