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军将打破常规、抢跑未来?谁能想到,福建舰还没正式服役,它的“年轻搭档”四川舰就已经挂满旗帜、挡焰板竖起,摆出了一副“准备出海”的架势。 这艘全球首创配备电磁弹射系统的两栖攻击舰,舾装仅7个月就冲刺海试,速度远超常规。 福建舰作为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自2022年6月在上海江南造船厂下水以来,每一步进展都牵动着全球的目光。 它是我国首艘完全自主设计的弹射型航母,满载排水量超过8万吨,配置了先进的电磁弹射和阻拦装置。 2024年5月1日,福建舰首次驶离码头进行海试,重点测试了动力和电力系统的稳定性。 在随后的十三个月里,福建舰共完成了八次海上试验,进度远超外界预期。最近一次海试是在2025年5月下旬进行的,当时它已进入全面测试舰载机起降适配性的关键阶段。 军事专家张军社分析认为,福建舰采用的全新电磁弹射系统极为复杂,需要更长时间调试,但如此密集的海试频率表明它距离正式服役已为期不远。 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在第四次海试中,福建舰甲板上清晰可见空警-600预警机和歼-15B战斗机的身影,标志着电磁弹射技术已进入实际应用测试。 当所有人的目光还聚焦在福建舰身上时,停泊在上海沪东造船厂的四川舰已悄然准备登场。 这艘舷号51的军舰是我国076型两栖攻击舰的首舰,2024年12月27日才刚在隆重的命名仪式上亮相。 两天后,它于12月29日安全出坞,停靠码头进入舾装阶段。出坞作业对潮位、风力、能见度都有严格要求——风力不能超过6级,能见度不低于150米,水位必须确保船体能平稳浮移,这些条件缺一不可。 四川舰满载排水量约4万吨,采用独特的双舰岛设计和全纵通飞行甲板。最令人惊讶的是,它创新性地应用了电磁弹射和阻拦技术,成为全球首款配备此类系统的两栖攻击舰。 按照海军舰艇命名规则,作为两栖攻击舰的它,与航母一样以省级行政区命名,因此被赋予“四川舰”的称号。 今年7月初,现场画面显示这艘巨舰的飞行甲板边缘已整齐插满红旗,电磁弹射器工棚基本拆除,甲板上布满各类测试痕迹。这些迹象与福建舰当年海试前的准备状态高度相似,清晰传递出一个信号:四川舰即将迎来首次海上试验。 从2024年12月下水到如今冲刺海试,四川舰仅仅用了七个月时间,这个速度在大型军舰建造史上堪称奇迹。 对比来看,美国同类型的“布干维尔”号两栖攻击舰从铺设龙骨到海试阶段用了五年多时间仍未完成准备。 一艘是海试接近尾声的国产首艘电磁弹射航母,一艘是即将亮相的全球首款电磁弹射两栖舰,两型军舰的技术衔接与建造节奏折射出中国海军装备发展的系统规划和稳步推进。 福建舰历经三年从下水到接近服役,验证了国产航母建造流程的科学性;而四川舰在七个月内完成舾装冲刺海试,则展示了技术迭代后的加速度。 两舰虽功能定位不同,却共同指向中国海军远海防卫能力的提升,福建舰侧重远洋制空制海,四川舰聚焦立体登陆与远海投送。没有大张旗鼓的宣传,没有虚张声势的口号,只有实实在在的工程推进与技术验证。 当福建舰完成海试正式服役时,人民海军将全面进入三航母时代;而四川舰的加入,将使两栖作战力量完成从“平面登陆”到“立体攻防”的关键跨越。
中国海军将打破常规、抢跑未来?谁能想到,福建舰还没正式服役,它的“年轻搭档”四川
我自悲悯
2025-07-20 14:21:4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