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毛主席见到志愿军“打坦克英雄"苏吊蛋后,觉得这个名字实在不雅,便笑着对他说:“我把你的名字改一下。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53年,在北京,一场全国战斗英雄表彰大会正在进行,当念到一个叫“苏吊蛋”的名字时,台下的人们先是一愣,随即窃窃私语。 谁知,这个听起来有些“土”的名字,却让主席台上的毛主席露出了笑容,他当场表示,要为这位来自山西的老兵改个名。 这看似随口一提,却成了一个普通士兵人生中最深刻的印记,那么,这位被毛主席亲自赐名的“打坦克英雄”,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 这名字虽不雅,却也无意中道出了他骨子里那股怎么也打不垮的韧劲,苏吊蛋不爱说话,心思却很活,他迷上了弹弓,自己埋头苦练两个月,竟能一弹打断远处的树枝,这股专注和精准,仿佛就是为日后的战场准备的。 在1945年,16岁的苏吊蛋受当土改干部的姐夫影响,加入了八路军,登记时,指导员看着“苏吊蛋”三个字直皱眉,嘀咕说这名字将来立了功上报不好听。 可苏吊蛋压根听不懂这些,只顾着点头,就这么成了一名军人,起初,他在晋绥军区负责情报传递,靠着机灵和胆大,总能在敌后化险为夷。 在解放战争期间,苏吊蛋跟着部队南征北战,在太原战役的枪林弹雨中,他的一条腿被弹片划开,血流不止,眼看战友们被敌人的重机枪压得抬不起头,他竟用布条勒紧伤腿,抓起四颗手榴弹就往前爬。 随着第三颗手雷精准命中,敌人的机枪点哑了火,而他自己也被气浪掀翻,昏了过去,这次,他荣立一等功。 而在朝鲜战争爆发后,苏吊蛋又毫不犹豫地奔赴前线,成了一名反坦克炮兵,从一个连炮闩都拉不顺的新兵,他硬是把自己练成了一个“神炮手”——只需听炮声,就能判断出炮弹是卡壳还是打偏。 在1951年的甘岭战役,美军坦克排成“人”字形压了过来,全连都在等开火命令,苏吊蛋眼看敌军指挥车越来越近,情急之下对着副炮手大喊一声:“打!” 但没等命令,一炮就轰了出去,第一炮掀翻了指挥车的顶盖,第二炮直接将其炸毁,第三炮更是逼退了整个装甲车队。 虽然副连长气得跳脚,骂他公然抗命,但师部事后却通报嘉奖,称赞他“临机果断,以奇制胜”,“打坦克英雄”的名号就此传开,军报上也第一次印出了他的大名:“苏吊蛋”。 并且在1953年,苏吊蛋作为战斗英雄代表进京,在一次小组讨论会上,别人都在谈军国大事,他却捏着战友代写的稿子,磕磕巴巴地提意见:“新军装没领子,口袋也少,我们炮兵量测距的尺子都没地方揣。”会场有人笑了,但毛主席却若有所思。 在会后,工作人员递上名单,毛主席指着“苏吊蛋”三个字,轻声对身边人说:“这个名字不大合适嘛。” 当晚,周恩来总理把苏吊蛋叫到办公室,桌上铺着纸笔,笑着对他说:“主席说你那个名字不好听,给你换个新的。” 说罢,写下“兆丹”二字,并解释道:“兆,是吉兆的兆;丹,是赤胆忠心的丹,苏兆丹,如何?” 并且,在三天后,《人民日报》刊登英模事迹,正是“苏兆丹”,从此,世上再无苏吊蛋,战争结束后,苏兆丹回到了太原。 在1955年复员,苏兆丹被分配到太原耐火材料厂,把所有军功章都压在了箱底,有年轻工友好奇他腿上狰狞的伤疤,他只淡淡说是“摔的”。 直到2000年,抗美援朝战争五十周年,有关部门按名单找到了早已被人淡忘的苏兆丹,当工作人员在太原的旧宿舍区找到他时,老人正蹲在屋檐下安静地削木头。 后来,苏兆丹偶尔会去学校给孩子们讲故事,说到朝鲜战场,他的手还是会忍不住地抖,但他总会纠正孩子们:“别叫我英雄,能活下来都是侥幸。” 可苏吊蛋也好,苏兆丹也罢,名字变了,可他身上那份从泥土里长出来的质朴和坚韧,却从未改变分毫。 有人想为他写传,他摆手拒绝;有人要为他报评英模,他摇头说不够格,在他看来,战场上的搏杀和和平年代的掏粪桶,不过是不同时期的“干活”而已。 这种近乎于“无我”的平静,或许比战场上的勋章,更能定义一位真正的英雄。 【信源】凤凰资讯2007.3.19毛泽东说名道姓的智慧幽默:我是猪(朱)身上的毛
1953年,毛主席见到志愿军“打坦克英雄"苏吊蛋后,觉得这个名字实在不雅,便笑着
虎皮芳草潭
2025-07-20 15:07:05
0
阅读: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