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周恩来曾经的妻子,我想跟他见一面,麻烦您帮我通报一下!”1953年,一位名叫范桂霞的妇女来到中南海,对着站岗的战士这样请求。 范桂霞1905年出生于广东佛冈,父亲是位乡村医生,家境普通却支持她读书。她考入中山大学附属师范学校,接触到马列主义,思想逐渐转变。战乱让家里日子不好过,她毕业后当了纺织女工,白天踩织机,晚上读夜校,咬牙坚持学习。1925年,她加入广东妇女解放协会和共青团,忙着宣传妇女权益,参加“五卅”运动和“六二三”沙基惨案游行,还投身香港大罢工。1926年,她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战士救护班,学会了包扎伤口等急救技能。1927年“四一五”清党,军警砸了她家门,父亲被打死,二妹被抓,她藏在邻居烟囱里逃过一劫,之后逃往香港。在龙锦雯的介绍下,她进入广东省委秘书处,负责抄写文件和联络任务,多次联系李立三、彭湃等人,工作一丝不苟,深受信任。她的革命热情和严谨态度,让她在同志中留下深刻印象。 1927年南昌起义后,周恩来率部南下,试图夺取出海口寻求国际援助。汤坑一战惨败,他患上重疟疾,高烧不退,虚弱到连粥都喝不下。敌人步步紧逼,队伍弹药匮乏,通往海丰的路被封死,语言不通让处境更加艰难。杨石魂安排他们在湖东村薛氏祠堂落脚,靠村民送的红薯和老中医的草药,周恩来的病情稍有好转。几天后,杨石魂找来担架和小船,众人扮成渔民,将周恩来抬到陆丰甲子港,乘船到香港。广东省委为他安排了“李家大少爷”的身份,住进油麻地广东道的公寓养病。组织决定让范桂霞扮演临时“夫人”,负责照顾和掩护。她严格按医嘱,每小时测体温,喂药、喂粥,寸步不离。一次,她炖鸡汤为周恩来补身体,他却责怪浪费,她坚持让他喝下,强调这是组织的要求。几天后,周恩来逐渐恢复,能下床走动。她每天取报纸和文件,协助他处理联络工作。为了掩护身份,她在周恩来指导下学抽烟、跳舞、打麻将,从未接触这些的她学得认真,很快适应角色。两人配合默契,成功掩盖真实身份。周恩来得知她与恋人潘耀芳失联,宽慰她只要感情真,总会团聚。他还提到她曾在广州妇女协会与邓颖超共事,鼓励她坚强面对丧父之痛。 一个多月后,周恩来康复,前往上海。范桂霞送他到码头,目送他离开,继续投身革命。她参加了广州起义,起义失败后,与潘耀芳失去组织联系,回到云浮老家教书。潘耀芳是黄埔军校学生,参加过东征和北伐,政变后在十六军范石生部潜伏,改名潘公明,后协助朱德在仁化起义。1928年,他辗转回到香港,与范桂霞重逢,两人经组织批准结婚,婚后继续革命工作。1949年新中国成立,范桂霞想起周恩来的教导,萌生再见他的念头。1953年,她借探望儿媳的机会来到北京,站在中南海门前提出见面请求。周恩来闻讯,以邓颖超的名义写信,邀她到家中做客。见面时,邓颖超热情接待,回忆起广州共事的日子。范桂霞介绍了分别后的经历,三人畅谈往事,气氛温馨。1976年周恩来去世,范桂霞在追悼会上悲痛晕倒,醒后寄出悼念诗。1984年,她再次到北京,在中南海西花厅与邓颖超重逢,收到一只精致手袋,兑现了邓颖超当年的承诺。1994年,范桂霞在广州病逝,享年89岁,被安葬于广州银河革命公墓,墓碑铭刻她为革命的奉献。
我是周恩来曾经的妻子,我想跟他见一面,麻烦您帮我通报一下!”1953年,一位名叫
文山聊武器
2025-07-20 18:25:4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