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欧盟,造船不行,航天不行,互联网不行,人工智能不行,无人机不行,机器人也不行,就连造车也不行了。俄乌这一战彻底终结了欧盟的巨婴式繁荣,而这头由中美俄三方,共同养的一头大肥猪,接下来或许就该到了分猪肉的时候了。 先说说美国给的那层 “安全保护伞”。冷战那时,欧洲刚打完仗,元气大伤,美国说 “别怕,我罩着你”,拉着大家搞了个北约。这事儿在当时确实是雪中送炭,可日子一长,欧洲各国就养成了 “饭来张口” 的毛病。就拿德国来说,经济体量在欧洲数一数二,可军费占 GDP 连 1.5% 都不到,坦克数量凑不齐一个整编师,士兵训练更是马马虎虎。为啥敢这么 “佛系”?因为美国在德国驻了三万多兵,导弹基地、空军基地一应俱全,等于把 “防盗门” 直接装到了德国家门口。 这种 大树底下好乘凉 的日子过久了,欧洲各国早就没了自己搞防务的心思。俄乌冲突一爆发,俄罗斯的导弹往乌克兰一射,欧洲立马慌了神。自己的防空系统稀稀拉拉,只能急吼吼地找美国买 “爱国者” 导弹,花了冤枉钱还得看人家脸色。更绝的是,美国一边喊着 “欧洲要自强”,一边又通过《通胀削减法案》挖墙脚,把欧洲的汽车厂、电池厂一个个骗到美国去,这不就是又要收 “保护费” 又要抢饭碗吗?欧洲却还是敢怒不敢言,说到底还是被人掐着脖子。 再看俄罗斯给的 “能源红利”。这些年俄罗斯给欧洲输天然气,价格那叫一个实惠,简直是 “赔本赚吆喝”。德国的巴斯夫化工厂,靠着便宜的俄气,生产的塑料、化肥在全球市场横着走;大众汽车的工厂,用俄气发电,成本比中国同行低一大截。欧洲就像抱着个金元宝,整天乐呵呵地用着低价能源,压根没想过 居安思危。德国甚至把自己的核电站都拆了,一门心思依赖俄罗斯,结果呢?俄乌冲突一升级,北溪管道被炸,天然气价格从几百欧元一路飙升到三千多。 这下可捅了马蜂窝。巴斯夫直接把德国工厂关了,跑到中国湛江建新厂;钢铁厂因为能源太贵,干脆停工放假。欧洲那些靠能源吃饭的产业,一夜之间从 香饽饽变成了 “烫手山芋”。俄罗斯这边呢,也不傻,转头就把天然气往中国、印度卖,价格还卖得更高,欧洲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 “能源命脉” 被别人攥在手里,这都是当年 “寅吃卯粮” 埋下的祸根。 最后说说中国这个 “世界工厂” 的影响。这些年中国给欧洲送过去的衣服、家电、玩具,那叫一个物美价廉,直接把欧洲的物价压得稳稳的。欧洲人拿着高工资,买着便宜货,日子过得美滋滋,还以为是自己本事大。与此同时,中国还是欧洲高端货的大买家 。 德国汽车在中国一年卖出去几百万辆,法国的红酒、意大利的奢侈品,在中国市场赚得盆满钵满。 这种 “你好我好大家好” 的日子过久了,欧洲就有点 “夜郎自大” 了,觉得自己的高端制造天下无敌,对中国的产业升级视而不见。结果呢?这几年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异军突起,比亚迪、蔚来在欧洲卖得风生水起,直接把大众、宝马的老家搅得鸡犬不宁;中国的光伏板、储能设备更是横扫欧洲市场,占了七成以上的份额,让欧洲本土企业几乎无立足之地。这时候欧洲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引以为傲的产业,早就被中国悄悄超越了。 说到底,现在所谓的 “分猪肉”,其实就是全球产业链的重新洗牌。美国靠着军事和技术优势,把欧洲的高端产业往自己怀里拉;俄罗斯用能源当武器,逼着欧洲为过去的短视买单;中国则凭着全产业链优势,在新能源、数字经济这些新赛道上步步紧逼。 欧洲要是还不清醒,继续抱着 “巨婴” 心态,一边想靠美国保安全,一边想沾俄罗斯的便宜,一边又不想被中国超越,那最后只能是 竹篮打水一场空。想要不被别人分食,就得痛定思痛,自己扛起责任来 。安全上别再当 “甩手掌柜”,能源上赶紧搞替代,产业上放下身段跟中国好好竞争。但从目前欧洲各国吵来吵去的样子看,这条路怕是道阻且长啊。 毕竟,习惯了 “饭来张口” 的人,突然要自己做饭,哪有那么容易?欧盟的真正问题,不是某一个产业不行了,而是在全球化的红利里待久了,失去了 “自食其力” 的本事。这世上哪有永远的免费午餐?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今天的欧盟,造船不行,航天不行,互联网不行,人工智能不行,无人机不行,机器人也不
古今知夏
2025-07-20 19:01:33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