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一位缉毒警察为了抓毒贩,装扮成了一个回族大老板。谁料吃饭正香的时候,毒贩突然夹了一块猪肉到他碗里…… 陈建军,1962年出生在云南麻栗坡县的一个普通家庭。他爹陈世富是个老公安,常年在基层跟犯罪分子斗智斗勇。陈建军小时候就跟着爹跑派出所,看他抓坏人,觉得特威风。从那时起,他就下定决心,长大也要当警察,保一方平安。家里条件一般,但他学习刻苦,成绩一直不错。乡亲们都说,这小子有出息。 1982年,云南省公安厅组建了中国第一支缉毒专业队伍。那会儿毒品犯罪在边境抬头,形势很严峻。陈建军一听这消息,立马报名。他觉得自己年轻力壮,又有爹的榜样在前,不干这个有点可惜。经过层层选拔,他的身体素质和脑子都过关,最终进了缉毒队,成了队里最年轻的队员之一。 进队后,他没少吃苦。每天早上跑步、练格斗,晚上还要研究案子、背资料。他跟队友关系好,大家一块儿琢磨怎么抓毒贩,互相鼓劲。他的队长后来回忆,这小伙子特别拼,从不喊累,任务再危险也抢着上。 从1982年到1987年,陈建军在缉毒队干了整整五年。这五年,他跑遍了云南边境的大小乡镇,24次装成各种身份混进毒贩堆里。有的扮小贩,有的扮买家,次次都得提着脑袋干活。他一共参与破了8起大案,抓了19个毒贩,缴了50多千克鸦片。这数字听着简单,可背后全是血汗换来的。 他不是光靠蛮力,脑子也灵。每次行动前,他都会跟队友反复推敲计划,把毒贩的路数摸得门儿清。有回任务,他装成个货车司机,跟毒贩套了三天近乎,才拿到关键情报,最后把整个团伙端了。队里给他记了三等功,可他从不当回事,总说这是应该干的。 家里人知道他工作危险,可他从不细说。他有个媳妇叫卿维维,还有个小闺女。为了不让人怀疑,他在外头故意装得吊儿郎当,像个不务正业的家伙。邻居都以为他不靠谱,谁也不知道他其实是在干大事。 为了这次任务,他下了大功夫。先是学回族的风俗习惯,吃饭禁忌啥的都背熟了,尤其是不能碰猪肉这点,他记得死死的。他还练了商人的说话腔调,连走路姿势都改了点,看着就像个有钱的老板。队里给他弄了假身份,还准备了点现金撑场面。 第一次跟周荣云碰头,陈建军靠着这身伪装混过去了。周荣云这人瘦得像竹竿,眼里总透着股狠劲。陈建军装得像模像样,聊生意行情时头头是道,还时不时露点“财”,让对方放松警惕。几次接触下来,周荣云慢慢信了他。 之后,陈建军拿到了交易情报,警方顺藤摸瓜,在交易那天把团伙一锅端了。为了不暴露他,他也被“抓”了回去。这次行动缴了好几千克毒品,算是大胜仗。可没人想到,这只是他最后辉煌的起点。 同年12月15日,陈建军又接了个任务,要抓另一伙毒贩。这次他扮成贵州商人,去广南县曙光乡跟对方接头。计划本来挺顺利,可行动当天,通讯设备出了故障,他的求援信号没发出去。 接头时,毒贩起了疑心,陈建军只能亮明身份,想当场抓人。可对方有六个人,还带着家伙。他一个人拼了命抵抗,开枪打死一个,打伤一个,可最后还是寡不敌众,身中好几枪,倒下了。队友赶到时,他已经没气了,只能含泪把他抬回去。 他牺牲那年才25岁,媳妇和闺女哭得昏天黑地。队里的人都红了眼,说这兄弟走得太可惜。可他的死不是白死的,那次行动虽然没全功,可也重创了毒贩的气焰。他的名字后来刻在烈士碑上,成了队里永远的骄傲。
1987年,一位缉毒警察为了抓毒贩,装扮成了一个回族大老板。谁料吃饭正香的时候,
墨舞风华姿
2025-07-21 04:39:02
0
阅读: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