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庆后这人,真和别的大老板不一样。朋友给她开了几年车,说他坐了十六七年的奥迪A6还舍不得换,开会停在人民大会堂对面,自己就在车里蜷着等。红塔山递过去照抽不误,庆丰包子能当正餐,北京的办公室就藏在小区三居室里,楼上楼下凑出个办公点。潘石屹、陈丽华想拉投资,他兜里揣着实打实的现金流,愣是没皱眉头就拒了。
说实话,看到这儿,我第一反应是:这老爷子是不是有点抠过头了?但转念一想,这哪是抠啊,分明是另一种硬核的底气。人家不是没钱换车,也不是租不起五星级写字楼,而是压根不屑于把钱砸在这些面子工程上。十六七年的老奥迪,坐着不香吗?车里蜷着等人,不比站路边吹冷风强?至于那小区里的三居室办公室,乍一听寒酸,可你想想,能在北京这种寸土寸金的地儿,随手就把家改成办公点,这得有多大的魄力?省下来的每一分钱,都实打实地投到企业里,投到产品上,这种精明,比开豪车、住豪宅更让人服气。
再聊聊那根红塔山和庆丰包子。别的大老板,可能烟只抽雪茄,饭得去米其林餐厅。可宗庆后呢?递过来一根红塔山,他接过去就点上,没半点架子;中午饿了,啃个庆丰包子也能对付。这不是装亲民,是真不把自己当人物。我有个朋友,以前在公司里见过不少老板,吃顿饭恨不得摆出满汉全席,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有钱。可结果呢?公司账面空空如也,员工工资都发不出。反观宗庆后,低调到尘埃里,却能稳稳握住现金流,连潘石屹那样的地产大佬拉投资都被他一口回绝。你说,这份从容,是多少人学都学不来的?
再说说不上市的倔强。现在多少企业,稍微有点成绩就急着冲资本市场,恨不得把公司打包卖个好价钱。可宗庆后偏不干。他曾公开说过,上市圈来的钱,大部分都进了股东口袋,企业本身拿不到多少实惠。与其让外人指手画脚,不如自己攥紧方向盘,把企业做扎实。这话听起来简单,做起来可太难了。没有资本市场的加持,就意味着每一步都要靠自己硬扛,每一分利润都是血汗换来的。但也正因为这份坚持,娃哈哈才能几十年如一日地守住自己的节奏,不被市场风向牵着鼻子走。
其实想想,咱们身边也不乏这样的例子。我老家有个开小厂的叔叔,手艺好,生意做得风生水起。有人劝他贷款扩厂,甚至找风投合作,可他死活不肯,说:借来的钱,总有还的一天,与其欠一屁股债睡不好觉,还不如踏踏实实赚点真金白银。后来经济下行,好多靠融资撑起来的厂子倒了,他的生意却依然稳当。虽说规模不大,但日子过得舒坦。这跟宗庆后的思路何其相似?真正的聪明人,从来不在意外人怎么看,只问自己心里有没有数。
当然,也有人会说,这种抠门风格是不是过于保守?毕竟时代变了,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光靠省钱可不够,还得敢投入、敢冒险。比如互联网浪潮来了,像阿里、腾讯这样的巨头,都是靠烧钱抢占市场,最后才站稳脚跟。而娃哈哈这些年,虽然稳定,但总给人一种慢半拍的感觉,尤其是在年轻消费者群体中,品牌号召力似乎不如从前。面对这样的质疑,我觉得吧,每个人的路都不一样。宗庆后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己的赛道,他用几十年的实践证明:不需要豪车撑场面,不需要高楼显地位,一样能把企业做到行业顶尖。
再往深里说,这种抠劲儿,其实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他不是为了省钱而省钱,而是把资源用在刀刃上。比如娃哈哈的产品线,一直主打平价路线,走的是大众市场。你去超市看看,一瓶纯净水,几块钱就能买到,学生党、上班族、甚至街头摆摊的大爷都能喝得起。这种接地气的定价策略,跟宗庆后的个人风格完全吻合不浮夸、不虚张声势,只求实实在在给消费者带来价值。
最后我想问问大家,如果是你,有了大把银子,会选择像宗庆后这样低调务实,还是更愿意享受一下有钱人的快乐?说真的,我挺佩服他的这份定力。毕竟在这个满屏都是炫富短视频的时代,能守住本心,不被外界的花花世界晃花眼,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辆开了十六七年的老奥迪,那间藏在小区里的办公室,或许就是他最好的名片,比任何豪宅跑车都来得震撼。
所以啊,真正的牛人,从来不用排场证明自己。他们身上那种骨子里的自信和从容,才是最值钱的财富。你觉得呢?是豪车别墅更有面子,还是这种抠出来的硬气更值得点赞?我倒是觉得,后者才是真本事,毕竟,谁都能花钱,但能把钱花对地方的人,可不多见。
用户64xxx35
侵占国资而已
秋天的枫叶
人家钱都在国外花
思念已惘然
胡扯八道,在人民大会堂开会,有公车接送,不会有私车接送,又开始编了
用户18xxx43
我就低调务实,每天骑着共享单车,接着多家央企的项目,心里很坦然 ,经济下行,消费降级对我的公司冲击不大,学习宗老[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