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受俄牵连,普京不吭声,他的未来计划,给中国留了一个位置。7月19日,克宫消息

正又直说事 2025-07-21 10:58:44

中国受俄牵连,普京不吭声,他的未来计划,给中国留了一个位置。7月19日,克宫消息人士又放话了:“俄罗斯准备跟乌克兰进行第三轮谈判,日期很快就会敲定。”但数小时前,俄军又对乌克兰进行了新一轮空袭。

俄罗斯的谈判策略其实是典型的“缓兵之计”。2025年1-2月,俄罗斯对华出口石油同比减少12.6%,液化天然气减少22.4%,表面看是产能问题,实则是在为可能的长期战争储备资源。

这种操作和2004年中俄原油管道谈判时如出一辙,当时普京一边和日本谈“安纳线”,一边推进对华的“泰纳线”,用谈判烟雾弹掩盖真实战略意图。

如今克宫释放谈判信号,不过是为了缓解西方制裁压力,毕竟2024年中俄贸易额虽达2448亿美元,但能源占比超过三分之一,俄罗斯实在经不起中国市场的任何波动。

当特朗普威胁制裁买俄油国家时,中国、印度、巴西齐声反驳,普京却一声不吭。这种“让盟友挡枪”的策略,和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时如出一辙。

当时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引发西方制裁,中国被迫加大能源进口帮其渡劫,如今不过是历史重演。

更有意思的是,俄罗斯在谈判中反复提及中国的12条和平建议,表面是赞赏,实则是想把中国拉下水,让中方成为谈判的“背书人”,这种套路,和俄罗斯在叙利亚问题上拉中国投弃权票如出一辙。

不过,俄罗斯的谈判诚意实在让人怀疑。2025年5月普京提议重启谈判时,俄军正在哈尔科夫方向集结重兵,这种“谈打结合”的模式,和2022年伊斯坦布尔谈判时的套路一模一样。

当时俄方一边谈判一边轰炸马里乌波尔,最终导致谈判破裂。

如今历史重演,克宫消息人士刚放话,敖德萨的港口就被导弹击中,这种“用导弹划定谈判底线”的做法,让国际社会对俄罗斯的信任度降到冰点。

中国在这场博弈中处境微妙。虽然2024年中方对普京涉台表态表示赞赏,但在俄乌问题上始终保持中立。这种“战略模糊”既避免了直接对抗西方,又为未来介入谈判预留了空间。

更聪明的是,中国通过“贷款换石油”协议,用60亿美元贷款锁定了俄罗斯25年的原油供应,这种“经济捆绑”比军事同盟更具可持续性。

即便俄罗斯未来谈判失败,中国仍能通过能源合作获取实际利益。

此外,俄罗斯在谈判中刻意将中国塑造成“关键调解者”。拉夫罗夫多次强调中国方案的建设性,表面是尊重,实则是想把中国推到台前,分担西方压力。

综合来讲,俄罗斯的谈判不过是战略工具,其真实意图是通过“打打谈谈”消耗乌克兰,同时用中国做挡箭牌抵御西方制裁。

而中国在这场博弈中,既通过能源合作获得了实际利益,又通过中立立场保持了战略主动。

至于普京给中国留的“位置”,与其说是合作伙伴,不如说是战略备胎——当西方压力过大时,俄罗斯需要中国的支持;当谈判取得进展时,中国又可能被晾在一边。这种“实用主义”的合作模式,注定了中俄关系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

0 阅读:106

猜你喜欢

正又直说事

正又直说事

又正又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