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俄罗斯放着几十万的正规军不用,却大量使用雇佣兵?说白了,俄乌这仗拖成了烧钱的大坑,雇佣兵省钱省力,还能帮普京保留主力军,万一北约真的下场了,俄罗斯也有一战之力。 根据公开数据,俄罗斯正规军人数在2024年已经增加到150万,但实际能拉到前线打仗的人可没这么多。为啥?因为军队扩员容易,训练和装备跟上难。 俄罗斯的军工体系在制裁下产能受限,很多装备生产不出来,就算有装备,后勤补给也跟不上。比如一辆坦克需要配套的弹药、燃油、维修团队,这些都得花钱花时间。正规军要是长期泡在前线,装备损耗大,人员疲惫,战斗力反而会下降。 再看看雇佣兵的优势。就拿瓦格纳集团来说,他们招募的很多是囚犯,给他们每月20万卢布的高薪,打完六个月仗还能赦免罪行。这笔账算下来,比养一个正规军划算多了。 正规军士兵除了工资,还有医疗、退役安置等长期成本,而雇佣兵的费用是一次性的。而且瓦格纳的装备和训练由私人公司负责,俄罗斯政府不用直接掏钱。 比如在巴赫穆特战役中,瓦格纳冲在最前面,承担了最惨烈的伤亡,但这些伤亡算在私人公司头上,不会影响正规军的士气和国内舆论。 更关键的是,雇佣兵能帮俄罗斯保留战略预备队。北约最近小动作不断,又是制定针对加里宁格勒的计划,又是在东欧增兵。俄罗斯得留一手,万一北约真的下场,总不能把家底全拼光。 还有一个不能明说的好处,就是“责任甩锅”。雇佣兵的行动可以被说成是私人行为,俄罗斯政府可以假装不知情。比如瓦格纳在叙利亚、非洲的行动,俄罗斯官方从来没正式承认过。这样在国际上就能避免被直接指责,减少制裁的压力。要是正规军干了同样的事,那可就是国家行为,后果完全不一样。 再从国内政治角度看,俄罗斯老百姓对战争的耐心是有限的。要是正规军伤亡太大,国内肯定会有怨言。雇佣兵的伤亡可以通过媒体控制来淡化,比如瓦格纳的囚犯兵死了,家属可能连抚恤金都拿不到,也没人会去追究。 而正规军士兵的葬礼、家属的哭诉,这些画面一旦上了电视,对政府的压力可想而知。所以用雇佣兵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国内的反战情绪。 另外,雇佣兵的作战效率有时候比正规军还高。瓦格纳的士兵很多是老兵,甚至参加过阿富汗战争,他们在城市战、特种作战方面经验丰富。 在巴赫穆特那种“绞肉机”式的战斗中,瓦格纳采用“人肉冲锋”战术,虽然伤亡大,但确实能啃下硬骨头。正规军的指挥体系复杂,调动起来慢,而雇佣兵的小团队更灵活,能快速适应战场变化。 还有经济上的考量。俄罗斯现在被西方制裁,能源收入减少,财政压力山大。正规军的军费是一笔固定支出,而雇佣兵的费用可以根据战场情况随时调整。 比如在战争初期,俄罗斯可能多招点雇佣兵试探虚实;到了关键阶段,再把正规军派上去。这种弹性的用兵策略,能让俄罗斯在有限的资源下维持更长时间的战争。 不过,雇佣兵也不是万能的。瓦格纳和俄罗斯国防部的矛盾就很明显。普里戈任公开指责国防部不给弹药,甚至一度威胁要撤军。这说明雇佣兵和正规军之间存在利益冲突。 而且雇佣兵的忠诚度是个问题,他们为钱而战,一旦待遇不好或者局势不利,很可能临阵倒戈。比如2023年的“瓦格纳兵变”,虽然最后平息了,但也暴露了这种私人武装的不稳定性。 从长远来看,俄罗斯依赖雇佣兵其实是无奈之举。正规军的现代化需要时间和金钱,而战争不等人。雇佣兵只能解燃眉之急,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俄罗斯要想真正赢得这场战争,还得靠提升正规军的战斗力,改善后勤保障,解决国内的经济问题。但现在的情况是,战争已经拖成了消耗战,俄罗斯只能在各种现实的夹缝中寻找平衡点。 俄罗斯用雇佣兵不是因为正规军不行,而是因为战争的复杂性和现实的残酷性。雇佣兵就像一剂止痛药,能缓解一时的疼痛,但治不了根本的病。 普京心里清楚,这场战争最终还是要靠正规军来收尾,但在北约虎视眈眈、国内经济吃紧的情况下,他只能先把雇佣兵推到前台,为俄罗斯争取更多的时间和空间。 这背后的算计,既是军事策略,也是政治博弈,更是一场豪赌——赌北约不会下场,赌国内能撑住,赌雇佣兵不会反噬。至于这场赌局的结果,恐怕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
俄罗斯最先进的导弹在基辅炸了三年,结果乌克兰高层们照样活蹦乱跳。最近普京终于回
【4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