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大战后,玉虚十二金仙的结局出人意料,分成了三派。 封神榜一挂,伐纣任务了结,

不看风景的万科 2025-07-21 13:49:27

封神大战后,玉虚十二金仙的结局出人意料,分成了三派。 封神榜一挂,伐纣任务了结,姜子牙分封诸神完毕。 看似尘埃落定,可这封神大战的真正受益者,那群站在修道顶峰、甚至有点指点封神意味的十二金仙们,往后的日子咋过? 没了商周之争这个大舞台,没了敌手,再聚到师尊元始天尊座下,不少人心里那杆秤就开始晃悠了。 一场神仙界静悄悄的“散伙”,就这么开始了。 人还是那些人,路却不同了。 1、留在昆仑玉虚宫 留在元始天尊身边的是广成子、赤靖子、太乙真人还有灵宝法师这四个。 广成子在封神大战里出的风头可不小,手里那方番天印砸出去,神仙都头疼。作为元始天尊的首徒,他留下几乎是理所当然。他不走,就稳住了阐教的基本盘,等于告诉天下,阐教还是有顶梁柱的。 赤靖子性格深沉,封神后直接回了他的太华山云霄洞。他对自己的阴阳镜特别上心,琢磨着要把这生死法则钻研得更加透彻。生死这东西,悟透了,那才是真正的大道行。 太乙真人有点特别。他那宝贝徒弟哪吒,战功赫赫,被封为三坛海会大神,成了天庭里的高级战神。照说师傅该跟着风光,但太乙真人很清醒,或者说元始天尊对他也有安排。他依旧待在乾元山金光洞,哪吒在天庭威风,他就在下界保持着阐教嫡系仙家的体面和清净。 灵宝法师,在十二金仙里头算是低调了。封神大战里他出手不多,名声远不如广成子、玉鼎真人那么响亮。可能正因为存在感弱了点,西方教那种使劲挖墙脚的“人才引进计划”,好像就把他给漏了。他自己似乎也乐得清静,安安稳稳守着自己的崆峒山元阳洞。 2、去西方教 文殊广法天尊、普贤真人、慈航道人和惧留孙,这四个选择了皈依西方教! 封神大战打的昏天暗地,西方教其实也插了手,接引道人、准提道人这两位巨头,在战场上可没少划拉人才,能看上的他们都想带走。十二金仙这样的顶尖高手,更是他们的主要目标。战事一结束,各种延揽就来了,法宝功法,道场地盘,甚至突破瓶颈的指点。 文殊广法天尊看重的是能够突破自身修为瓶颈的机会。西方教给了他“三身法”的奥秘,过去他在金仙层级好像卡了挺久,这法门帮他更进了一步。 普贤真人没那么大的境界追求,他的法宝吴钩剑没扔,但在西方教下,吴钩剑的使用方式结合了新的佛教法诀,还带上他的坐骑灵牙仙一起入了新体系。 慈航道人的转型彻底,几乎看不出他原本是阐教金仙。他的玉瓶和柳枝,在佛教体系里被赋予了全新的形象和含义,直接成了后来名震天下的观音菩萨的法器组合。 惧留孙算结局最好的一个,直接得了“惧留孙佛”的名号。这跟他之前遭遇有关。万仙阵那会儿他被捆仙绳抓了,是准提道人亲自出手把他救下。这份恩情成了他心向西方、并被接纳的重要原因。 3、归隐修行 玉鼎真人、黄龙真人、道行天尊、清虚道德真君,他们的路子更偏向“隐居”。 玉鼎真人,绝对是个聪明的主儿。他在封神大战里就显出跟其他师兄弟不太一样,虽然一直是元始天尊的弟子,没公开反叛,可也没像广成子那样死守昆仑。他心里门儿清,封神后格局变了。他最有名的徒弟杨戬,肉身成圣,既不是神也不是仙,是个自由自在的特殊存在。玉鼎真人不声不响地,其实是以杨戬为基础建立了一个隐形的势力圈子。杨戬在天庭当差,听调不听宣,背后少不了玉鼎的谋划和支持。这师徒俩等于是自成体系,既不完全依附阐教,也不听命于西方教,闷声发大财那种。 黄龙真人,心有余而力不足。十二金仙里他公认法力比较薄弱,封神大战时就经常是他第一个被抓或者被打退。他自己也知道几斤几两。眼看阐教内部结构在重组,西方教又虎视眈眈,两边他估计都玩不转。好在元始天尊对这个修为不高但没犯错的弟子还算宽厚,默许了他回老地方昆仑山深处潜修,过点平静日子去了。 道行天尊也选择了归隐,落脚在金庭山,但归隐得不算彻底“清净”。他的弟子韦护很特别,封神后当上了佛教护法神。韦护这个“三教护法全真”的身份,像一颗巧妙地嵌在两教之间的钉子。一方面,他挂着佛教护法职位;另一方面,他是道行天尊的亲传弟子。这种双重身份,使得道行天尊和金庭山在某种程度上,成了阐教和佛教之间一个心照不宣的信息通道或者缓冲地带。 清虚道德真君洒脱。他带着自己成名的法宝,像五火七禽扇,还有攒心钉什么的,直接归隐山林,从今以后彻底消失在大众视野里。他真正做到了断绝尘缘。就像深山古松,消失的无影无踪。

0 阅读: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