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1年,有人举报山东巡抚国泰贪污,因为牵涉封疆大吏,乾隆派四位钦差同去办案。

逗比青年说史 2025-07-21 15:15:42

1781年,有人举报山东巡抚国泰贪污,因为牵涉封疆大吏,乾隆派四位钦差同去办案。谁也没想到,这次查案会搅得大清官场天翻地覆。

山东济南府衙外,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划破清晨的宁静,四位奉旨办案的钦差鱼贯而入,为首的正是军机大臣和珅,紧随其后的是面色沉静的刘墉与钱沣,还有揣着手一脸事不关己的侍郎诺穆亲。

当时,和珅已经权倾朝野,不仅是军机处的红人,还兼户部尚书和九门提督。而刘墉是当时少有的几个敢与和珅对抗的官员之一。

于是,四位钦差泾渭分明地分成了三派:和珅拍着胸脯,力保国泰,刘墉和钱沣则铁了心要查个水落石出,诺穆亲像墙头草,哪边风大往哪边倒。

和珅给国泰支了个损招——先找商人借银子,把国库的亏空给填上。这便是后来影视剧中贪官借钱的原版剧情。

于是,和珅配合国泰演戏,他刚踏进银库,就踢到个碎银锭子,他捻着翡翠扳指打趣:国大人真是节俭,连马蹄银都掰碎了花!

然而,刘墉和钱沣却明察秋毫,发现库银成色五花八门,当场就看出了猫腻。 刘墉二话不说,让人贴出告示:凡库中银子是你们的私产,三日内不来认领,一律充公!

这招比催命符还灵,吓得借银充库的商贩们跟赶庙会似的涌来,鞋跑丢了都不敢捡,瞬间就把银库搬了个空。

国泰瘫在太师椅上时,他的罪证就这么明晃晃地摊在了太阳底下,当场就把国泰办了。

因为这案子办得漂亮,63岁的刘墉返京后官运亨通,一路坐到工部尚书兼吏部尚书,眼看就要摸到人生巅峰。

然而,当时的朝堂早被和珅搅得恶劣不堪,刘墉看不惯官员们的奢靡浮华,攀比享受,于是,故意穿着补丁摞补丁的官服、露出脚趾的朝靴上朝,以示清廉。刘墉的破旧补服在和珅党羽的织金蟒袍间显得格外刺目,活像孔雀群里混进只秃毛鸡。

刘墉本想身体力行,提醒乾隆回归祖辈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然而,却惹得看惯了堆金砌玉的乾隆不满,乾隆揉着太阳穴说:刘爱卿啊,朕赏你的俸禄都喂老鼠了?你穿成这样,连体面都不顾了?

刘墉见此计不成,索性直接给乾隆递奏折,把谁贪了、谁腐了,扒了个底朝天。

和珅恨刘墉恨得牙根痒痒,乾隆也被刘墉搅得头大——毕竟老爷子年事已高,爱听些吉利话,哪受得了天天有人在自己耳边敲警钟?

于是,和珅暗中设计,给刘墉挖了个坑。

刘墉当时还兼任上书房总师傅,管着皇子皇孙的学业,可他整日忙着查贪腐,还有琐事缠身,去上书房的日子屈指可数。

于是,上书房出了桩奇事:整整七天,所有老师集体旷工,皇子皇孙们凭空多了个“黄金周”。

当看重子孙学业的乾隆,发现孙子们把《论语》折成纸鸢放得满天飞时,刘墉正在吏部查账——他办公房的蜡烛烧穿了三个烛台,却不知哪个缺德鬼把上书房的更漏调慢了七日。

乾隆气得急召刘墉,把他骂了个狗血淋头:刘墉!你天天忙着弹劾别人,自家的一亩三分地都管不好!

盛怒之下,刘墉被一撸到底,从尚书贬成了侍郎。

谁都猜得出,这背后肯定是和珅在使绊子,可没凭没据,谁敢说破?

这下乾隆的耳根子清静了,听见的都是自己爱听的,顺耳的。

可有意思的是,刘墉刚被贬两年,乾隆又没来由地让他官复原职了。

原来,乾隆虽然嫌刘墉碍眼,可他不在,朝堂乌烟瘴气,更没法看了。

刘墉突然官复原职那日,京城的雪下得蹊跷。他的老驴车在宫墙外打滑,正巧撞上和珅的八抬暖轿。

42岁的权臣和珅掀开轿帘,笑里藏刀地递上暖炉,阴阳怪气地敲打刘墉:刘大人这把年纪,该学会看路了。

72岁的刘墉弯腰捡起滚落的官帽,假装看不见和珅,佝偻着背颤巍巍地走进了宫门……

可惜,此时的刘墉腰弯得都直不起来了,哪还有力气跟42岁正值壮年的和珅斗?

就这样,风烛残年的刘墉既不攀附和珅,可也没能扳倒和珅。他凭借一身刚正气节,在浑浊的官场里,活成了一盏忽明忽暗的油灯。

直到嘉庆二年,78岁的刘墉才凭借资历,混了个体仁阁大学士的名头,却始终没能踏进军机处的门。至此,无论从年纪上讲,还是从官职上讲,刘墉都没力气和资本去跟和珅斗了。

八年后,刘墉寿终正寝,享年85岁。

刘墉,出身显赫,却非纨绔,他早年刚直不阿,敢作敢为,中年后,他成长为实干能吏,政绩斐然,他还是书法大家,文化修养深厚,晚年,他圆滑谨慎,在和珅权势熏天时,他并未像影视剧那样与之针锋相对,而是选择低调自保。

最终,嘉庆帝赐他“文清”的谥号——赞他一生清廉,他当年主政一方时,让太原和江宁百姓过上了一段太平富足的日子,可又因他此生有“制造两起文字狱”的微瑕,终究没能赶上他父亲刘统勋“文正”的荣光。

这才是真实的刘墉,远比戏说形象更复杂,也更能代表传统士大夫在专制皇权下的生存状态。

0 阅读:96

猜你喜欢

逗比青年说史

逗比青年说史

每天给大家分享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