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联邦法院裁定——李昌钰伪造证据罪名成立。这一判决出来,全网都炸了。曾经的“华人神探”一下子跌落神坛,翻了大车…… 2023年,一则判决震动了整个华人世界。 李昌钰,这位有“华人神探”之称的医生,被美国联邦法庭宣判为伪证罪。 这个消息,把这位八旬老人从神坛上拽了下来,也让他头顶的光环瞬间充满了问号。 究竟是怎样一桩陈年旧案,能让一位国际鉴识权威晚节不保? 故事要从近四十年前的1985年说起。康涅狄格州的一个小镇上,一位老人在家中遇害。 警察迅速把目标锁定于两名有盗窃前科的青少年,其一是17岁的肖恩·亨宁,另一位则是18岁的拉尔夫·伯奇。 可这案子偏偏很棘手,警察搜遍了嫌疑人的住所和车辆,也没找到一丁点血迹,案件就此卡住。 这时,时任州法医实验室主任的李昌钰登场了。 他检查了现场浴室里的一条毛巾,随即给出了关键结论:毛巾上有“血迹”,暗示凶手曾用它擦拭身体。 这份证词如同一把金钥匙,直接打开了定罪的大门。 陪审团接受了李昌钰的陈述,亨宁于1989年被判入狱50年,伯奇被判入狱55年。 两个年轻人的人生,就这样被一条毛巾彻底改写,在牢里一待就是三十年。 谁知,时间来到了2008年。 随着DNA技术突飞猛进,两位蒙冤者的律师抓住机会,申请对那条“证据毛巾”进行重新检测。 结果石破天惊:毛巾上当年被李昌钰指认为“血迹”的斑点,压根就不是血,只是普通的颜料。 核心证据被证伪,意味着整个判决的根基都塌了。 亨宁和伯奇相继在2018年和2019年重获自由,到了2020年,法院正式撤销了对他们的有罪判决,还了他们清白。 然而,迟到的正义并不能抚平创伤。 两个被偷走了半生的人,随即把李昌钰和当年办案的八名警察告上法庭,指控他们伪造证据、恶意起诉。 面对审判,李昌钰的辩解显得有些苍白。 他解释说,毛巾上当初可能确实是血,但近三十年过去,检材保存不善,血迹或许早已分解,所以现在才测不出来。 他还表示,自己在法律程序上“错过了为自己辩护的机会”,因此需要承担责任。 可这样的说法,联邦法院并不买账。 到了2023年,一审宣判,李昌钰的伪证罪已经成立,剩下的就是具体的赔偿金了。 这一判决,也撕裂了舆论。 一些人坚决捍卫李昌钰,认为他功勋卓著,一生破案无数,“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不能因一个案子就抹杀所有贡献。 但更多的人则毫不留情地批评他,一个顶尖专家,犯下如此低级的鉴定错误,实在不可原谅。 人们甚至开始怀疑,他过去的“神探”光环,究竟有多少是真实的专业能力,又有多少是精心包装的人设? 进一步看,这起案件暴露了一个更深层的问题:专家在司法体系中到底该承担怎样的责任? 他们的每一句证词,都可能成为压垮一个人的最后一根稻草,其分量远超常人想象。 一旦这份专业判断出了偏差,造成的代价是毁灭性的。 这不只是对李昌钰个人的警示,更是对整个司法体系的提醒:无论一个专家的声望多高,他提供的每一份证据,都必须经得起科学和时间的双重检验。 迟来的平反,是以两位受害者三十多年的青春为代价的。 那么当一个曾被我们捧上神坛的专家犯了错,我们究竟该如何看待他的功与过? 而一个社会,又该如何建立一套机制,来防止“权威”的判断,成为制造冤案的推手? 参考资料:卷入“伪证案”的李昌钰:白人想把我扳倒——新民周刊
2023年,联邦法院裁定——李昌钰伪造证据罪名成立。这一判决出来,全网都炸了。曾
酸酸甜甜小菊
2025-07-21 15:18:27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