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如今有多强大?一个极端高温天气足以说明一切!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中国居民每百户空调拥有量已达145.9台,城镇地区更是突破171.7台。而这一数字背后,是全产业链的成熟与规模化生产的优势。 从压缩机技术到整机组装,中国占据全球80%的空调产能,年产量超过2亿台,相当于每秒下线两台空调。这种强大的制造能力,使得原本属于奢侈品的空调,在中国市场以2000元左右的价格成为大众消费品,甚至农村地区普及率也超过105台/百户。 对比之下,欧洲的空调普及率仅为20%,德国、英国等国家不足5%。在欧洲,安装一台空调的成本高达1.5万至3.2万元人民币,且需等待数月才能完成安装。更严峻的是,欧洲电力系统受制于清洁能源转型的阵痛,电网老化、供电不稳定,每度电成本是中国的3倍以上。 而今年夏季的热浪也已经席卷欧洲,除北欧之外几乎所有欧洲国家的温度都有所上升,西班牙甚至因高温导致1180人死亡,海滨和喷泉挤满避暑人群,而空调普及率不足的现状暴露了其工业体系的短板。 非洲的情况更为严峻,撒哈拉以南地区51.6%的人口无电可用,部分区域每日供电仅3-6小时。即便在少数通电地区,空调也因电力短缺和设备成本高企而成为奢望。 中国企业为非洲定制的“停电100小时不化冻”冷柜和太阳能疫苗冰箱,虽缓解了部分需求,但整体电力基础设施的滞后,仍使得空调普及遥不可及,他们面临的问题可比欧洲更加严峻。 而支撑中国空调普及的根基,还有强大的电力供应能力。2024年,中国发电量达10万亿度,占全球总量的30%,是美国的两倍多。 这种优势源于多元化的能源结构:火电提供稳定基荷,水电、核电保障清洁供应,特高压输电技术实现“西电东送”,3000公里输电损耗仅1.5%。即便在极端高温导致用电负荷激增时,中国城市核心区域平均停电时间仍控制在分钟级,确保空调持续运行。 这种工业实力的积累,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从1989年全国空调年产量20万台到如今的2亿台,中国用30年时间完成了从技术引进到自主创新的跨越。 而当欧洲因能源危机焦头烂额、非洲为基础电力挣扎时,中国家庭在空调的凉意中感受的,不仅是温度的舒适,更是一个国家工业体系的坚实臂膀。 这种实力,在极端天气的考验下,愈发彰显出其不可替代的价值。
有些国外的华裔可真有意思。近日媒体报道:西班牙在近两个月内,因高温天气导致1
【361评论】【9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