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反击!又一名在华美国人被禁止离境,其原籍中国、后入籍美国。 美国《华盛顿邮

小七聊大势 2025-07-21 17:48:14

中方反击!又一名在华美国人被禁止离境,其原籍中国、后入籍美国。

美国《华盛顿邮报》20日援引四位知情人士的消息透露宣称,一名在美国商务部工作的美籍华裔男子几个月前曾前往中国,但由于在签证申请中未披露其为美国政府工作而被禁止离境。据悉,该男子原籍中国,后来入籍美国。   这事说起来也是滑稽,美国商务部那位美籍华裔雇员在机场被拦下时,护照上的入境章还新鲜着呢。   说是没在签证申请表上写自己在政府部门干活,这理由听着简单,实则比鸿门宴的请柬还讲究。   要知道美国驻华使领馆给中国人发签证时,连社交媒体账号都要查个底朝天,现在轮到自己人栽在"信息不全"上,倒像是给美式双标递了面镜子。   这种"你来我往"的戏码早有剧本。去年富国银行那位高管被限制出境后,美国商务部立马收紧了对中国STEM专业学生的签证,拒签率从15%飙到37%,连搞材料科学的博士生都被盘问"会不会做导弹"。   中国这边也不客气,2024年对美国政府雇员的签证审核时间从72小时延长到15天,填的表格比美国海关的入境申报单还多三页,光是"是否接触过敏感技术"这一项,就细分出28个小问题。   那位被拦下的老兄,怕是没细看签证申请表第7页第3条:"曾在政府部门任职者需附雇主证明",这可不是笔误,而是把规则摆在明面上的较量。

恶女美国在签证上玩的花样比百老汇还多。2023年出台的"中国行动计划",让58%的华裔科学家入境时被额外搜查,波士顿大学的一位纳米材料专家,连笔记本电脑里的实验数据都被FBI拷贝了。   美国海关更绝,2024年有12名中国学者因为携带的论文里提到"量子计算",就被认定"涉嫌技术转移",直接原机遣返。   这些操作看在眼里,中国自然得给签证审核加道"安全阀",那位商务部雇员隐瞒身份,相当于考试作弊被抓现行,抱怨都没地方说理去。   而中美之间的"人员流动攻防战",早就从机场延伸到实验室。美国能源部2025年新清单里,把38所中国大学列为"限制合作对象",连清华的环境工程系都榜上有名。   中国这边也不含糊,对在华开展敏感领域研究的美国机构,要求提供"外籍人员活动清单",2024年就有7家美国药企因为没报备外籍研究员的行踪,被暂停了临床试验资格。   那位被拦下的老兄,要是知道自己供职的商务部,每年给驻华使馆拨200万美元搞"人员背景调查",大概就明白这道离境禁令的分量了——简单来说,都是按对方的规矩回敬而已。

但这种相互设防背后,是两国博弈的"成本账"。美国商会2025年报告显示,签证限制让美企在华业务损失120亿美元,特斯拉上海工厂的17名美国工程师,因为签证审批耽误,导致468辆电动车下线延迟。   中国这边,2024年赴美留学生比2019年少了34%,但在欧洲、东南亚的留学生多了52%,相当于把鸡蛋从一个篮子分到多个篮子。   那位被拦下的雇员,可能没算过:美国每拒签一个中国高科技人才,中国就多批准一家外资研发中心,这种"此消彼长"的游戏,比谁的禁令更狠实在多了。   而现在的局面像场"外交掰手腕",谁先松劲谁吃亏。美国一边喊着"要人员交流",一边把中国学者列进黑名单。   中国这边,该给的签证照发,该查的身份照查,2024年给美国游客发了280万签证,比疫情前还多15%,但对政府雇员的审核严了3倍。   这种"区别对待"的智慧,让美国挑不出错来——毕竟是自己先把签证当武器的。那位被拦下的老兄,要是早知道中国海关的系统里,美国政府部门的名称都标成了"高风险机构",大概就不会在申请表上耍小聪明了。

0 阅读:23
小七聊大势

小七聊大势

每天更新,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