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记者在跟拍了台湾省部队十天以后,得出来的结论:这样的演习,P用不顶!英国记者去金门采访,采访当地人的话语,就是对大陆没有任何抵抗意志。一名金门岛居民表示,自己认识金门守军的将领,结果将领说金门岛只有3000兵力,如果真的打起来,将领会命令部队躲进山里,这样才能避免战事升高,尽量减少金门的破坏。 一个英国记者,扛着摄影机在金门岛跟拍台湾省部队十天,原本想拍点硬核的军事演习,结果却发现部队训练稀松平常,当地人压根没心思抵抗对岸。这里的故事透着股无奈的真实:演习看着像走过场,居民只想过太平日子。金门岛的3000兵力、老旧装备,还有那句“真打起来就躲山里”的实话,揭开了岛上的真实面貌。 金门岛面积仅150平方公里,距离厦门不过几公里,战略位置敏感,驻军约3000人,装备包括M60A3坦克、CM21装甲车和105毫米榴弹炮等老旧武器。卡特获准跟随部队十天,观察“汉光41号演习”的全过程。他原本期待看到高强度的军事准备,记录下士兵的作战能力。 然而,演习的实际情况让他大跌眼镜。士兵列队操练,动作拖沓,队列中有人玩手机,有人低声抱怨。坦克操作时,履带转动缓慢,尘土飞扬,士兵装填炮弹的节奏缺乏效率。实弹射击科目中,105毫米榴弹炮的射击间隔长得离谱,命中率低,指挥官的口令显得有气无力。夜间防御演练中,信号弹照亮天空,但士兵行动迟缓,部分人甚至在行进中打哈欠。卡特在笔记本上记录,演习更像是应付任务,缺乏实战的紧张感,士兵士气低迷,纪律松散。 在部队演习的间隙,卡特找到机会与一位金门守军的中校军官交谈。这位军官肩章上佩戴两颗星,腰间挂着老式手枪,站在一棵榕树下,语气平静地说出实情:金门兵力有限,武器老化,真要发生冲突,守不住是现实。军官提到,命令是让部队撤到山里,保存实力,尽量减少岛上的破坏。这番话让卡特感到意外,他原本以为会听到斗志昂扬的宣言,结果却是一句句无奈的实话。军官的表态反映了金门驻军的真实处境:装备落后,人数不足,面对潜在的冲突,优先考虑的是避免激化。 卡特随后走访金门岛的村庄,了解当地人对两岸局势的态度。 他来到靠近码头的渔村,接触到60岁的杂货店主林先生。林先生坐在店门口,手里拿着一瓶金门高粱酒,柜台上摆满了大陆产的零食和日用品。他对卡特说,金门人从不相信对岸会攻击,因为大家都是同胞。即便发生冲突,台湾本岛才是主要目标,金门太小,没必要硬抗。林先生的态度很直接:打仗没意义,投降或起义都行,只要能保住家园。 卡特又采访了30岁的渔民陈先生。陈先生在渔船上整理渔网,提到金门与对岸的贸易往来频繁,生活靠着这些生意过得安稳。他表示,战争只会毁掉一切,活下去比抵抗更重要。卡特走访了十余位居民,从老人到年轻人,普遍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没人愿意卷入冲突。他们更关心渔业、旅游和与对岸的生意,而不是军事对抗。 卡特的观察和采访揭示了金门岛的独特现状。演习的低效并非秘密,士兵们清楚自己的装备和训练水平,缺乏实战能力。金门驻军的3000兵力,面对现代战争的火力,确实难以支撑。公开资料显示,金门的M60A3坦克是上世纪70年代的技术,CM21装甲车和105毫米榴弹炮也早已过时。相比之下,士兵的日常训练更像是打卡上班,应付上级检查。卡特在报道中记录,演习的强度和节奏,根本无法应对高烈度的战斗。这种情况并非金门独有,台湾省部队的整体训练水平也常被外界质疑。近年来,国际媒体多次报道,台湾省的军事预算虽逐年增加,但装备更新缓慢,士兵训练动力不足。金门作为前沿,暴露了这些问题的缩影。 居民的态度同样耐人寻味。金门与厦门的距离近到肉眼可见,渡轮每日往返,贸易和旅游是岛上经济命脉。公开数据显示,金门与大陆的民间交流频繁,2024年就有数万游客通过“小三通”往返两地。居民的生计依赖对岸的商品和游客,战争对他们来说是不可想象的灾难。卡特采访的居民中,没人表达抵抗意愿,他们的逻辑很现实:金门太小,战略价值有限,打起来只会毁掉家园。公开报道也提到,金门居民长期以来与对岸保持密切联系,亲戚往来、生意合作早已常态化。这种民间纽带让战争显得遥远而无意义。
英国记者在跟拍了台湾省部队十天以后,得出来的结论:这样的演习,P用不顶!英国记者
运赛过去
2025-07-21 19:48:46
0
阅读: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