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的小儿子毛岸红,后来到底找到了没有? 1932年11月,毛岸红出生在福建长汀,父母是毛泽东和贺子珍。当时正值红军与国民党作战的关键时期,红色根据地条件艰苦,贺子珍因疟疾缠身无法亲自照顾孩子,只好请来一位江西籍奶妈。奶妈对孩子疼爱有加,给他取了个小名叫“毛毛”,毛泽东听后觉得亲切,认可了这个名字。他对这个小儿子寄予厚望,笑称孩子将来会比自己更有出息。然而,幸福时光短暂,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开始长征。长征路途艰险,带着幼儿几乎不可能,许多红军干部只能将孩子留给苏区百姓抚养。毛泽东和贺子珍商量后,决定将两岁的毛岸红交给弟弟毛泽覃和妻子贺怡照料。临别前,贺子珍亲手为儿子缝制了一件小棉袄,希望他能平安成长。 长征开始后,毛泽覃夫妇带着毛岸红留在瑞金,但不久国民党加紧围攻,局势恶化。为了保护孩子,毛泽覃将毛岸红托付给一名贴身警卫员,自己则继续投入战斗。不幸的是,毛泽覃在战斗中牺牲,警卫员也失去联系,毛岸红从此下落不明。毛泽东得知消息后,多次派人寻找,但战乱中线索全无,孩子仿佛人间蒸发。这件事成了毛泽东和贺子珍心中的一块疤,平时深埋心底,却从未放下。 解放前夕,国内局势稳定,贺怡决定寻找毛岸红,以弥补当年未能保护好孩子的遗憾。1949年5月,她找到毛泽东,提出寻子计划。毛泽东虽觉接回孩子对养父母不公,但没有阻拦贺怡。贺怡走遍江西乡村,查访无数人家,却总因信息不符失望而归。1949年11月,她得到新线索,赶往赣南一带,却在夜间行车时遭遇车祸,吉普车翻入水沟,贺怡当场遇难。这场意外让寻子行动暂停,毛泽东悲痛地表示不再寻找,让孩子留在养父母身边。 1953年,贺子珍写信给江西省长邵式平,恳请帮忙寻找毛岸红。中央也发出电报,委托江西地委寻找红军亲属,毛岸红的线索被列为重点。邵式平指派民政厅干事王家珍负责调查。王家珍来到瑞金,跑遍几十个村庄,挨家挨户询问,毫无进展。后来,他在县档案馆查阅《瑞金县志》,发现一句关键记载,提到毛泽东有一子寄养在瑞金。这让他重燃希望,继续追查。在叶坪乡政府,一位老农提到朱坊村的朱盛苔夫妇曾在1934年收养一名红军孩子。王家珍赶到朱家,得知孩子已被一位名叫朱月倩的女子带往南京。 朱盛苔夫妇回忆,1934年农历九月,一名干部和两名红军将孩子送到他们家,拜托他们抚养。朱家虽不富裕,仍将孩子取名朱道来,视如己出。朱月倩持南京空军司令部介绍信,称朱道来是自己失散的儿子,将他带走。王家珍见到朱道来的照片,发现他与年轻时的毛泽东极为相似。黄月英还拿出一件小棉袄,布料正是红军军装改制的。贺子珍看到照片和棉袄,确信这就是自己的儿子,请求组织安排朱道来和黄月英来上海见面。 见面后,贺子珍仔细辨认朱道来,确认他就是毛岸红。贺敏学为谨慎起见,带朱道来进行血型检测,结果显示血型一致。朱道来随后被接往北京,住进中南海招待所。毛泽东的女儿李敏专程探望,带他游览北京名胜。周恩来、朱德等人也前来探望,确认孩子身份。毛泽东看到照片后,认定朱道来就是毛岸红。黄月英在京停留一月后返乡,组织赠送她500元、三匹布及日用品,以表彰她的养育之恩。 然而,事情并未结束。朱月倩突然来到北京,坚称朱道来是自己的儿子,要求带回。面对两位母亲的坚持,毛泽东决定将朱道来交给组织抚养,由中组部副部长帅孟子奇监护。朱道来留在北京学习,1957年考入清华大学,毕业后进入国防科研单位。贺子珍一直默默关注他。1971年11月,朱道来被确诊肝癌晚期,次月在南京病逝,年仅39岁。
毛主席的小儿子毛岸红,后来到底找到了没有? 1932年11月,毛岸红出生在福建长
混沌于浮云
2025-07-21 19:58:47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