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年仅3岁,就被狼咬掉了半张脸,父亲将其无情的扔到山洞中,没想到他却顽强的活了下来更是在后来娶妻生子,现如今他过得怎样? 寇金成1950年出生在新疆哈密一个偏远的牧区。那个年代,牧民日子过得紧巴巴,靠放羊种点青稞糊口。家里住的是土坯房,墙面被风沙磨得坑坑洼洼,屋顶盖着干芦苇,冬天漏风,夏天漏雨。父亲是家里的顶梁柱,常年在戈壁滩上赶羊群,肩上扛着牧鞭,回来时总是一脸疲惫,不爱说话。母亲忙着纺羊毛、做饭,手上满是裂口。寇金成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上面有个姐姐寇玉梅,平时带他玩,给他掰点馕吃。村里没电,晚上点油灯,昏黄的光晃得墙上影子乱动。医疗条件更别提,村里就一个卫生所,医生是个老头,靠几瓶碘酒和一把生锈的手术刀给人看病。1950年春,哈密的牧区不太平,狼群经常偷袭羊群,村民晚上烧柴堆驱狼,可效果不大。寇金成三岁时,穿着粗布衫,赤脚在院子里跑,追着鸡玩,浑然不知危险正在靠近。 哈密的冬天冷得刺骨,气温常掉到零下二三十度。寇金成小时候常蹲在院子边,看母亲磨青稞,粉末堆成小山。姐姐寇玉梅会趁父母不注意,塞给他一块硬馕,让他赶紧吃。村里的孩子都光着脚,裹着破羊皮袄,在土路上跑来跑去。寇金成喜欢跟在姐姐后面,捡小石子扔着玩。那时候,牧区的日子简单却艰难,家家户户都为吃饱饭发愁。卫生所的医生走路拄拐,诊病全靠听诊器和几包草药,稍微复杂的病就束手无策。这种环境,让一个普通家庭面对突发灾难时,几乎没有任何余地。 1950年春天,哈密的狼群越发猖狂,接连袭击牲畜。寇金成三岁,正在自家院子里玩,突然被一匹狼扑倒,右脸被咬得血肉模糊。家人赶到时,狼已经跑了,孩子脸上血流不止,半边面部组织几乎没了。母亲抱着他冲到卫生所,医生用酒精擦了擦伤口,裹上纱布,摇头说没设备做手术。父亲站在一旁,皱着眉没吭声。几天后,他把寇金成送到村外几公里的一个废弃窑洞,留下一块毯子、半袋干粮和一壶水,就走了。七天后,一个路过的牧民发现了他,孩子蜷在洞里,脸上的布条脏得发黑,干粮吃光了,嘴唇干裂。牧民把他送回家,父亲却指了院子角落的羊圈,让他睡那儿。羊圈是用破木板搭的,顶上几块瓦漏风,寇金成晚上盖着薄毯,冻得直哆嗦。姐姐寇玉梅常趁夜里偷偷送来馕饼和水,怕被父母发现。 13岁那年,父亲把他赶出家门。寇金成背着个破布包,装着两件旧衣服和半块馕,步行几十公里投奔叔叔。哈密的冬天冷得要命,他穿着破棉袄,脚上的布鞋磨出了洞。晚上睡在麦草堆里,双手插进牛粪堆取暖。叔叔家收留了他,但日子不好过,他干农活换一碗稀粥,睡在墙角。成年后,他在集市遇到了聂惠琴,一个因烧伤留下面部疤痕的女子。她在卖红枣,摊子冷清,两人聊了起来,发现彼此经历相似。1975年,他们结了婚,婚礼简单,只摆了一桌饭。夫妻俩靠捡废品过活,推着破手推车,走街串巷收瓶子和纸板。1982年冬天,哈密大雪封路,家里断粮三天。邻居马大爷送来两斤羊油,寇金成小心切成薄片,每天炒点青菜或拌面条,撑过了难关。因为脸上的伤,他很少白天出门,怕吓到别人,总是晚上戴着帽子低头走路。 2002年,寇金成在哈密一家服装店挑棉衣,被《兰州晨报》记者偶然遇到。他的故事上了报纸,传遍了当地。2005年,乌鲁木齐总医院整形科主动联系他,愿意免费治疗。手术分了好几步,先植入扩张器拉伸皮肤,再转移皮瓣修补缺损,最后调整面部细节。2006年11月,手术做完,他的脸虽还有疤,但轮廓恢复了,能正常吃饭说话。2007年,政府给一家人办了低保,每月600块钱,减轻了生活压力。2010年,他们搬进50平米的廉租房,屋里有张木桌和几把椅子,朝南的窗户透进阳光。三个孩子也陆续有了出路。大儿子在汽修厂修车,二儿子在乌鲁木齐开了小餐馆,小女儿大学毕业后当了中学语文老师。每个月,孩子们都会寄点钱给父母,家里慢慢有了积蓄。 2019年,社区帮他们在小区门口开了个15平米的小卖部,卖些糖果、洗衣粉之类的东西。寇金成每天早上6点开店,用抹布擦柜台,聂惠琴管进货和记账。店里每天赚200到300块,利润薄但稳定。寇金成最开心的事是接送8岁的孙子上下学,孙子常拉着他的手,管脸上的疤叫“勇士印记”。哈密市第二小学请他去给学生讲自己的经历,孩子们听完后围着他问个不停。如今,75岁的寇金成还在小卖部忙碌,日子平淡却踏实。他的故事在当地传开,成了鼓励大家面对困难的榜样,社会保障和医疗技术也让他晚年过得更有尊严。
1950年,年仅3岁,就被狼咬掉了半张脸,父亲将其无情的扔到山洞中,没想到他却顽
小史论过去
2025-07-21 20:54:5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