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烟台山及其周边9平方公里的范围内,集中了英国、法国、美国、德国、日本、丹麦、挪威、瑞典、俄罗斯等17个国家的领事馆,还有33家洋行、8座教堂、3家教会医院和11所教会,可见当年外国人对烟台垂涎欲滴。为了防止外敌入侵,清军在这里修建了东炮台,北洋海军采办厅也设在这里,冰心的父亲谢葆璋还在这里开办了海军学堂。 现在,烟台山上的外国领事馆建筑大多做了博物馆,有烟台开埠陈列馆、胶东革命史陈列馆、冰心纪念馆、烟台京剧博物馆、胶东地方志陈列馆等。周边的万国建筑群,成就了几条风情街,今日繁华依旧。 烟台山外国建筑群作为历史遗迹,见证了烟台一段特殊岁月。如今的烟台,已经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领事馆了,但是规模已经发展到了100年前的几十倍!经济上也跻身万亿城市俱乐部,成为山东三驾马车之一。 烟台于1861年开埠,至1901年烟台港外贸额突破千万海关两时,青岛港贸易额仅为烟台的21%。这一时期的烟台相较于青岛,在对外贸易量上占据优势。 直到1904年胶济铁路通车后,青岛港外贸额在1906年突破千万海关两,1908年正式超越烟台。而德国殖民当局对青岛基础设施的投入更是加速了这一逆转。 要不是1987年威海从烟台析出,烟台与青岛谁是山东经济第一城,还真难说,因为这不是烟威两市GDP简单相加的问题,烟威连成一片,占去半岛三分之二的面积与海岸线,一旦打破行政壁垒,就盘活了整个胶东半岛。别的不说,就说教育格局,山大(威海)、哈工大(威海)、烟大、鲁东、滨医,差不多可以与海洋大学、石油大学、青大、青科抗衡了吧?
住在烟台的外地人,今天因故来到了青岛,两个海边城市,差距真的不小。青岛的空气明
【5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