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近来处境艰难,经济濒临困境:外国投资大幅暴跌96%,国内局势混乱,与巴基斯坦的冲突中也处于下风,更让其难受的是,一直极力巴结的美国不仅没有伸出援手,反而逼迫其在农业领域做出让步,或许正是这样的境遇让印度逐渐醒悟:除了充当美国的小弟,与中国合作也是一条可行之路。 外国投资者对印度市场热情高涨,但最近的数字给了印度沉重一击,有机构公布,印度去年外资净流入一度暴跌到接近冰点,累计跌幅接近百分之九十六,虽然名义上签下了不少投资意向和合作备忘录,但实现落地的资金却远不如预期。 更直接的原因则是印度本地的政策延续性和投资环境让不少外企感到不安,审批流程复杂、监管标准多变、实际营商难度大大超出预期,这些都是让资金望而却步的重要原因。 法治体系、市场保护和知识产权等问题,也不断被国际投资者提及,大资金撤退,带动了一系列连锁反应,一些核心产业的用工、出口、高精尖技术引进都受到波及,印度原本引以为傲的“增长奇迹”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很多行业原计划扩招、涨薪、技能升级不得不放缓,年轻人就业压力骤增,社会焦虑随之上升,不少地方陆续出现各种群体不满和诉求治理成本提升。 地方政府和中央权力之间的协调压力也明显增强,尽管印度官方多次表态会吸引更多投资和推动改革,但实际进展有限,部分改革由于利益矛盾和执行难题而搁置,整个社会的信心也受到影响,经济下行、投资回流乏力,这让印度原定的现代化计划一再被迫调整。 地缘问题悬而未决又让印度不得不分心应对,今年中印边界局势时有摩擦,与巴基斯坦的关系也在今年上半年突然紧张,印巴边境冲突虽然未全面升级,但局部摩擦对印度军力调配和国防负担都是不小的消耗。 巴基斯坦方面灵活运用边境和外交杠杆,争取了不少国际关注令印度在地缘博弈中压力倍增,短期内哪怕矛盾没有全面暴发,长远看安全形势的不稳定始终像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印度头上。 印度与美国的关系虽然名义“紧密”,但实质上矛盾频发,特别是在贸易和农业问题上,最近美国针对印度农产品出口的限制措施越来越多,要求印度放宽进口限制、为美国产品提供市场。 美国还推动农业科技出口等敏感议题,对印度来说,这不仅是贸易技术层面的磋商,更涉及国内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一旦完全让步,可能会动摇印度的农业根基,引发更大范围的社会不满。 美方并未因为印度的配合而减少压力,反而在谈判中步步紧逼,让印度左右为难,对外押宝美国,却发现关键利益难以得到保护,印度对于如何处理对美关系的疑虑越来越多。 多重压力之下印度对于长期战略也开始产生新的思考,在外部资本流失、区域局势紧张时,仅靠一个方向“押宝”带来的风险日益突出,不少舆论开始呼吁,将对外战略进一步多元化。 中印之间的关系再次进入了政策讨论视野,尽管两国在边界等问题上时有分歧,经济层面的互补性仍然很强,中国是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印度制造、基础设施等领域和中国有互利需求。 中国资金、设备和市场对印度产业升级仍有吸引力,随着两国高层最近释放出缓和信号,双方开始探索如何在竞争中求合作、在分歧中寻求共识。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前脚中国宣布修建雅鲁藏布江水电站,后脚印度宣布4艘印度海军舰艇定于7月30日起对
【33评论】【2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