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长如灯,暖我余生》 俗话说“娘亲舅大”,从前总觉得是句遥远的俗语,如今却在岁月里品出了最真切的暖意。父母不在的这些年,是哥哥和弟弟让我始终觉得,娘家从未走远。 哥哥今年五十八岁了,二十多年前那场尿毒症几乎要夺走他的人生。记得当时他透析时痛苦不堪,我心疼的深夜落泪。眼看要做手术,急需资金支持,我没多想,立刻从我为数不多的存款里拿出几万块钱,坚持让他用国外进口的新药,只盼能减少他的病痛和排斥反应。哥哥那时握着我的手,眼里的感激我至今记得。换肾后他由于身体原因病休在家,没有继续工作,如今退休工资刚涨到五千块,每月光排异药的自费部分就要两千。可即便如此,他总把日子过得热气腾腾——会约着朋友去爬山,去旅游,去乡下做客,带着一身烟火气回来,再把这份温暖分我一半。 昨天嫂子又上门了,手里提着满满一篮农家小菜,还有哥哥亲手钓的鱼,说是去农村朋友家做客特意捎回来的。这样的场景早已成了常态:侄女从外地寄来荔枝,他总会先分我二斤;去外地旅游看到新奇的小人参和特产,也想着给我带一份。这些东西都不贵重,却像春日暖阳,一点点焐热我心里的空缺。嫂子说,哥哥见我近来清瘦,心疼得直念叨,可他自己的身体明明比我更需要操心。好在苍天有眼,好人终得眷顾,二十多年过去,他依然能笑着规划下一次旅行,这份生命力本身就是最珍贵的恩赐。 我们兄妹间的扶持从不是单向的。前几年弟弟工作受挫,孩子上学又急用钱,我二话不说资助了他十万块。每次他提起还钱,我都笑着说:“等你宽裕了再说,不急。”血浓于水的情分里,哪能眼睁睁看着兄弟受苦。去年我退休后,冬天去三亚养老,在那个温暖如春的地方,一想到哥哥和弟弟在东北挨冻,心里就揪着疼。赶紧在网上买了几床厚厚的蚕丝被寄过去,电话里跟他们说着玩笑话:“这是妹妹送的温暖,让你们在东北也知道我在惦念着。” 父母在世时,哥哥和弟弟总把照顾老人的重担扛在肩上,知道我工作忙,从不让我多费心。父母走后留下的存款,我们兄妹三人也是平平静静分成三份,没有一句争执,没有一丝计较。都说亲戚之间难免被利益牵绊,可在我们这里,血浓于水的情谊从未被冲淡。 人到老年,越发懂得陪伴的可贵。父母不在了,哥哥就像家里的顶梁柱,弟弟也始终与我贴心,他们替父母继续护着我,让我在迷茫想念时总有底气。这份爱无关轰轰烈烈,却在一篮菜、一句牵挂、一次援手、一床暖被里,让我明白“家”从不是一间屋子,而是有人惦记、有人疼惜的温暖。 余生还长,只愿哥哥身体安康,弟弟顺遂平安,我们能继续这样相互扶持,让这份亲情在岁月里慢慢沉淀。毕竟有他们在,我的娘家就在,这份暖意足以暖透往后所有时光。更盼这份兄妹之爱能延续到人生终点,若有来生,我们还要做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七十年代时,村里有刘王两家,是多年的老邻居,祖上又是远亲,因此两家的关系不同一般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