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其实是没资格嘲笑伊朗“被渗透成筛子”的,因为,到今天,中国的最致命敌人,早已经不是美国北约、俄罗斯,或者什么日韩菲印了,我们的最致命敌人,也已经变成“自己人”了。 伊朗这些年被西方渗透得千疮百孔,从街头抗议到核科学家遇刺,明里暗里都是外部势力在搅局,这事儿全世界都看在眼里。可要说中国就干净到能站在道德高地上指指点点,那可真是把自家后院的火当灯笼挂了。 这些案子里,有科研人员把核心技术卖给外国机构,有政府官员被境外势力用绿卡和赃款拿捏,甚至还有驻外人员为了私生子的利益出卖情报。 渗透早就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情报买卖,而是一场全方位的“温水煮青蛙”。就说经济领域,美国通过福特基金会这类机构,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在中国培养“学术代理人”。 他们给中国学者提供资金、安排留学,最后这些人成了经济政策的制定者,反过来推动有利于西方的改革方向。 比如前几年芯片危机爆发时,某知名经济学家公开反对“不惜代价发展芯片”,理由是“违背市场规律”,这种论调背后,分明是境外势力想掐断中国科技命脉的黑手。 看看娱乐圈那些天价片酬的明星,他们的言行能影响多少年轻人的价值观?2024年某调查显示,54%的95后最向往的职业是网红和主播,这种畸形的社会导向背后,是境外资本通过娱乐产业腐蚀下一代的阳谋。 再想想南京玄奘寺供奉战犯牌位的荒唐事,一个普通女子能在佛门净地搞出这种操作,背后有没有境外势力在煽动历史虚无主义?事件曝光后,网上立刻涌现出大量“反思政府监管”的声音,这种舆论操控的套路,和伊朗街头抗议的剧本如出一辙。 最危险的还不是这些明火执仗的渗透,而是那些披着“精英”外衣的“第五纵队”。他们可能是大学教授、企业高管,甚至是手握重权的官员。就像李传良这种涉案31亿元的贪官,他挪用的不仅是钱,更是老百姓对政府的信任。 当这些人在台上大谈“为人民服务”,台下却把资产转移到海外,这种背叛比任何外部威胁都更致命。 有人可能会说,中国这些年反腐力度这么大,间谍案破获数量也在增加,说明国家在积极应对。这话没错,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渗透和反渗透是一场持久战。看看美国中情局的“十条诫令”,从瓦解青年信仰到制造社会分裂,每一步都在咱们眼皮子底下实施了几十年。 现在他们又把战场搬到了互联网,用机器人账号在社交媒体上带节奏,把性别对立、地域矛盾炒成热点,这种“无硝烟的战争”,比伊朗的导弹危机更难防御。 真正的国家安全,从来不是城墙修得有多高,而是要让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在心里筑起抵御渗透的长城。
中国其实是没资格嘲笑伊朗“被渗透成筛子”的,因为,到今天,中国的最致命敌人,早已
青黛灵韵
2025-07-22 10:41:4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