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国际原子能机构报告显示,日本累计分离钚储量达47.8吨,理论上可制造约6000枚核弹头,日本作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签署国,却是全球钚储量最多的无核武器国家。[看] 日本的核技术起源于二战期间的“仁计划”,1943年,理化学研究所开始铀浓缩实验,虽然未能成功,但保留了基础技术框架,战后,日本在1955年制定原子能基本法,确立“和平利用核能”原则,但技术路径始终与军用保持兼容性。 目前日本拥有完整的核燃料循环体系,六所再处理工厂年处理能力800吨核燃料,已累计分离钚47.8吨,东海再处理工厂虽已停运,但设备保存完好,这些设施在技术上完全具备生产武器级钚的能力。 日本火箭技术同样引人关注,H3火箭载荷能力4吨,射程可覆盖东亚全境,虽然官方强调“纯民用”,但导弹与运载火箭在技术上高度相似,2023年,日本成功发射情报收集卫星,证明其具备精确制导能力。 2022年12月,岸田政府将防卫预算提升至GDP的2%,达7.7万亿日元,自民党内部开始讨论“核共享”政策,虽未正式采纳,但表明核武器话题的禁忌正在松动。 中国外交部多次表态,坚决反对日本发展任何形式的核武器,2024年11月的中日韩外长会议上,中方明确提出日本应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更严格的监督,这一要求得到韩国支持,显示地区国家对日本核野心的共同担忧。 美国作为日本的军事同盟国,一方面提供核保护伞,另一方面担心日本拥核后脱离控制,2023年,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在国会听证会上表示,“任何盟友的核武器化都将改变地区安全架构”。 2024年3月,俄军在千岛群岛部署“匕首”高超音速导弹,被外界解读为对日本的震慑,俄方明确表示,日本任何核武器化举动都将招致“压倒性军事回应”。 国际社会的担忧有其现实基础,一旦日本拥核,韩国极可能跟进,韩国在1970年代曾秘密发展核武器,只是在美国压力下终止,朝鲜则会以此为借口扩大核武库规模,台海局势也将更加复杂。 日本政府对外坚持“无核三原则”,即不制造、不拥有、不引进核武器,但这一原则并非法律条文,而是政策宣示,随着政治右倾化趋势加强,该原则的约束力正在减弱。 日本已具备快速拥核的所有条件,除了钚材料和运载工具,日本在爆轰技术、中子源等核武器关键技术方面都有深厚积累,美国专家评估,日本从决定拥核到试爆成功,仅需6至12个月。 2025年《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审议大会即将召开,日本的钚储量问题将成为焦点议题,国际社会要求日本大幅削减钚库存,并接受更透明的国际监督,这将是检验日本真实意图的关键时刻。 中美俄三国虽然在很多问题上存在分歧,但在阻止核扩散问题上利益一致,一个核武装的日本将彻底打破东亚战略平衡,这是三国都无法接受的结果。 日本要么彻底放弃核武器野心,销毁多余钚材料;要么继续在灰色地带游走,承受国际社会日益增强的压力。 核武器竞赛没有赢家,东亚地区人口密集,经济联系紧密,任何核冲突都将带来灾难性后果,日本作为唯一遭受过核打击的国家,更应该深刻理解这一点。 信源:俄外交部官网声明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发言 美国国务院官网声明
2025年1月,国际原子能机构报告显示,日本累计分离钚储量达47.8吨,理论上可
云起时飞扬
2025-07-22 14:01:3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