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跟您掏心窝子说说,这大热天的放暑假了,咱当老师的,可得长个心眼儿——千万千万

事丰说社会 2025-07-22 14:06:20

哎,跟您掏心窝子说说,这大热天的放暑假了,咱当老师的,可得长个心眼儿——千万千万别主动说自个儿是老师!真的,血泪教训,吃过亏的都懂! 为啥呢?嘿,您猜怎么着?这“老师”俩字儿啊,在有些人眼里,它就不是个普通职业,简直就跟脑袋上顶了个“圣人光环”似的!只要您一承认,“哦,您是老师啊?” 完了!完了完了完了!您在他心里那地位,“噌”一家伙就上去了,不是待遇上去了,是那“道德要求”坐火箭似的往上蹿! 接下来您就瞧好吧,不管遇上点啥鸡毛蒜皮的事儿,对方那嘴一张,准保是那句:“亏您还是个老师呢!” 哎呦喂,这话听着就硌硬人!您稍微有点没顺着他的意,或者表现得跟普通人一样(比如累了不想让座、排队急了嘟囔两句、买点贵东西享受享受),他那眼神儿、那语气,立马就给你扣帽子:“就您这?还是个老师?啧啧啧……” 好像咱老师就活该是庙里的泥菩萨,没脾气、没需求、没凡人的七情六欲,啥都得让着别人,啥都得做得完美无缺。 那意思明白得很:“您都是老师了,您就得这样(无私奉献),您就得那样(忍气吞声),您就不能那样(有点小脾气)!” 好家伙,合着咱这身份一暴露,在别人那儿就自动升级成“非人类”了,就得按“圣人”的标准来要求,一点活人气儿都不能有!凭啥啊?咱暑假出来也是花钱消费、放松心情的普通老百姓一个,咋就非得被架上那老高的道德烤炉上烤着呢?憋屈!真憋屈! 所以啊,吃过这种哑巴亏的老油条们(比如我),都琢磨出生存之道了——**出门在外,身份全靠自己编!** 咱得学会给自己“贴标签”,找个让人一听就“敬而远之”或者“觉得特普通”的身份。我实践下来,发现这几个“马甲”挺好使: 1. “卖保险的!”这个最好使!您就说:“嗨,卖保险的,瞎混口饭吃。” 对方一听,心里多半“咯噔”一下:“哟,可别缠上我推销!” 通常立马客客气气,但绝不会再深聊,更不会用“圣人”标准要求您。您再补一句:“您再跟我聊,我可真给您介绍产品了啊?” 保证他跑得比兔子还快!清净! 2. “客服!”这个也贴切。为啥呢?您想想,咱平时在学校,可不就是全天候“客服”吗?家长消息得回吧?学生问题得答吧?领导指示得接吧?忙得跟客服热线似的!说自己是“客服”,别人一听:“哦,接电话处理投诉那种啊?辛苦辛苦!” 瞬间觉得您就是个普通打工人,没啥特殊光环,该咋样咋样。 3. “服务员!”这个也行。您就说在哪个馆子端盘子或者商场站柜台。服务学生、服务家长、服务领导,本质上不也是“服务行业”嘛?说自己是服务员,接地气,没人会拿“圣人”标准来卡您,反而可能觉得您挺不容易。 总之啊,核心思想就一个:暑假是咱自个儿的! 就想轻轻松松当个普通人,别被那顶无形的“高帽子”压得喘不过气。身份嘛,该藏就藏,该编就编,都是为了图个清静自在。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0 阅读:47
事丰说社会

事丰说社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