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386旅副旅长许世友和政委王新亭打架,旅长陈赓上报师长刘伯承,刘帅:都调走。 陈赓,1903年出生于湖南湘乡,家境不错,祖父是湘军将领。他16岁投身军旅,1922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跟着周恩来干革命,1924年加入共产党。南昌起义后,他随军南下,1928年去苏联学谍报,回来在上海搞地下工作,多次死里逃生。抗战爆发,他加入八路军,担任386旅旅长,脑子活,指挥稳,香城固伏击战就是他一手策划,歼敌250多人,缴了好几门炮。他带兵有条不紊,战场上总能抓住机会,扭转局势。 许世友,1906年出生于湖北麻城,家里穷得揭不开锅,8岁被送进少林寺,练了8年武艺,拳脚功夫一流。1927年加入共产党,投身鄂豫皖根据地建设,打仗不要命,敢死队冲在前头,身上伤疤无数。抗战初期,他在冀南平原带兵,香城固战斗中亲自指挥突袭,硬是把日军打得晕头转向。他性格火爆,行事果断,战士们敬他怕他,提起他都竖大拇指。 王新亭,1908年出生于湖北孝感,家里比许世友好点,小时候读过私塾,脑子灵光。1920年代参加工人运动,1930年入党,干政治工作是一把好手。抗战中,他当386旅政委,管思想教育,常常走连队,讲抗战形势,鼓舞士气。香城固战斗后,他忙着总结经验,强调纪律,稳住部队后方。他的工作细致,讲话有条理,上级对他信赖有加。 这三个人搭档,平时配合得挺好,陈赓出主意,许世友冲锋,王新亭稳后方,386旅在冀南打得日军满地找牙。可1939年2月18日除夕夜,事情却出了岔子。386旅刚打完香城固伏击战,部队士气正高,驻扎在冀南一个村子里,难得搞了个庆功宴。桌上摆着粗粮饭,烧酒也上了几坛,大家伙儿乐呵得不行。许世友和王新亭都喝了不少,气氛本来挺好,谁也没想到会闹出大事。 事情的导火索是王新亭的讲话。他站起身,拿着笔记,讲战斗总结,讲政治工作,讲得头头是道,可时间长了点。许世友坐不住了,他是个急性子,最烦啰嗦,喝了酒更管不住嘴,嘀咕了几句。王新亭耳朵尖,听见了,觉得自己的权威被挑战,当场回了几句。两人你一言我一语,火气蹭蹭往上涨。宴会散了后,俩人在回驻地的路上又吵起来,这回不光是嘴上过招,直接动起手了。许世友拳头硬,王新亭也不甘示弱,俩人扭打一团,警卫员费了好大劲才拉开。 这事儿在部队里可不小,高级干部打架,传出去影响太坏。抗战时期,纪律严得跟铁打似的,许世友和王新亭这出戏,简直是给部队抹黑。陈赓得到消息,脑门都冒汗了。他是旅长,管着这俩刺头,事情闹到这地步,他得担责任。陈赓没急着偏袒谁,先把人分开,狠狠训了一顿。他知道,这事儿不能自己拍板,许世友和王新亭都是386旅的顶梁柱,处理不好,部队军心得乱。日军还在附近虎视眈眈,内部可不能出岔子。他连夜写报告,实打实把事情经过写清楚,派人送到129师师部,交给师长刘伯承定夺。 刘伯承,1892年出生于四川开县,参加过辛亥革命,红军时期当过总参谋长,军事经验老到,眼光毒辣。他深夜接到报告,点灯看完,眉头皱得死紧。这事儿不简单,许世友和王新亭都是能人,但这冲突暴露了俩人长期的矛盾。许世友是武将,崇尚硬碰硬;王新亭是政工干部,讲究章法,俩人性格像南极和北极,平时靠分工配合还能凑合,这回酒后失控,算是彻底撕破脸。抗战正吃紧,386旅是129师的拳头部队,内部不稳,等于给日军送机会。刘伯承没多废话,直接在报告上批了四个字:“都调走。”这决定快得像刀砍,准得像枪打,既保住俩人面子,又稳住部队。 许世友被调到山东胶东地区,担任军区司令员。他到那儿没闲着,带着部队在敌后开辟根据地。1942年海阳战斗,他指挥部队夜袭日军据点,歼敌千余人,缴获大批武器。胶东的根据地越打越稳,他带着部队四处出击,日军听见他的名字就头疼。王新亭被调回八路军总部,后来去了太岳军区,管政治工作。他走村串户,组织民兵,1943年林南战役,协调部队和民兵设伏,硬是打退了日军万人规模的“扫荡”,还缴了不少物资。 陈赓继续领着386旅,在冀南平原跟日军较量。1940年榆社攻坚战,他指挥部队炸毁日军碉堡,歼敌数百,愣是把日军打得抱头鼠窜。他的战术灵活,总是能出其不意,386旅在他手里,照样是日军的噩梦。刘伯承坐镇129师,统筹各旅,1941年百团大战,他指挥部队破坏日军铁路、桥梁,狠狠打击了敌人的后勤线。 刘伯承这招“都调走”,看着狠,其实高明。许世友和王新亭留在386旅,只会让矛盾更深,部队迟早得出乱子。把俩人分开,各干各的,既平息了冲突,又让他们的才能有地方发挥。陈赓稳住386旅,刘伯承稳住129师,抗战大局没受影响。许世友在山东闯出一片天,王新亭在太岳干得风生水起,俩人都没因为这事儿垮掉,反而在各自岗位上立下新功。
1960年,毛主席请陈赓吃饭,陈赓满心期待地等着好菜上桌,结果一看饭桌上的菜,脸
【7评论】【2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