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敲定最新稀土配额,一个罕见举动让美欧印三方同时破防:怎么不按常理出牌!
据路透社等外媒报道,东大终于在本年度已经过半之际确定今年(2025年)的稀土开采和加工配额,但是却采取了一个前所罕见的举措:未按惯例公开宣布具体情报,包括哪些企业获得拥有稀土的权利,以及全年允许开采的总数量是多少。 而美国这个号称“全球霸主”的国家,83.7%的稀土进口都得仰仗中国,连F-35战斗机里900磅稀土都得从中国“进货”。 2025年4月特朗普掀起关税战,结果把自己人坑惨了:福特汽车因为稀土短缺,5月被迫暂停ExplorerSUV生产线一周,每天损失2300万美元。 美国唯一稀土供应商MPMaterials本想靠国防部注资15%翻身,结果发现自家矿场的稀土矿还得送到中国加工——中国一收紧出口许可,这家“独苗”企业立马陷入“矿石堆里饿肚子”的窘境。 现在中国配额不公开,美国军工复合体彻底慌了神:洛克希德・马丁的F-35生产线每天消耗2.3吨稀土,没了中国供应,这些“空中棺材”分分钟变成废铁。 欧盟这边也好不到哪儿去。这个整天喊着“战略自主”的联盟,稀土进口100%依赖中国,连德国汽车工业协会都承认,再拿不到稀土,宝马、奔驰的电动车型就得“趴窝”。 2025年6月,欧盟企业集体游说中国设立“稀土绿色通道”,结果碰了一鼻子灰——中国正忙着用稀土卡脖子反制欧盟的电动汽车关税呢。 搞笑的是,欧盟一边制裁俄罗斯,一边眼巴巴望着乌克兰的稀土资源,结果发现乌克兰那点钪矿还不够塞牙缝,连开采许可证都没办下来。 现在中国配额成了“黑箱”,德国巴斯夫的稀土催化剂生产线只能靠库存撑三个月,博世集团的电机工厂更是每天盯着中国海关的报关单过日子。 印度的“稀土雄心”彻底成了笑话。这个号称稀土储量世界第三的国家,每年2.5万吨需求里60%得从中国进口,4月中国出口管制后,印度进口量从2270吨暴跌到不足400吨,直接导致塔塔集团的电动汽车生产线停工。 莫迪政府砸了250亿卢比搞“本土化计划”,结果发现连提炼重稀土的技术都没有——印度稀土公司的萃取车间还在用上世纪80年代的设备,回收率只有中国的一半。 中国这招“模糊战术”背后,其实是三十年磨一剑的产业布局。从2011年整顿稀土行业开始,中国用十年时间把六大稀土集团整合成四大巨头,把全球稀土冶炼分离产能攥在手里92%。 2025年推出的《稀土开采和冶炼分离总量调控管理办法》更是把产业链管得死死的——企业必须加入国企主导的稀土集团才能拿到配额,连每月生产数据都得实时上传工信部系统。 这种“全链条掌控”让中国在稀土博弈中占尽先机:美国MPMaterials的矿场就算年产170万吨稀土氧化物,也得乖乖送到中国加工,因为他们连分离镨钕的技术都没有。 中国产业链的“降维打击”也很让美欧印崩溃。当美国还在为稀土分离技术头疼时,中国企业已经把稀土废料回收率做到95%,每吨再生成本比原矿低40%。 欧盟还在纠结环保标准时,中国的“联动萃取工艺”已经让稀土回收率达到98%,连德国VAC公司都得从中国进口90%的镨钕金属。 印度还在为开采许可证扯皮时,中国稀土集团已经和宁德时代合作开发固态电池用镧系电解质,把下游需求牢牢绑定。 这种“从矿石到芯片”的全链条优势,让中国就算不公开配额,也能把全球稀土命脉捏在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