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朋友聊天,聊到了互联网加重了年轻人特别是年轻女性的心理焦虑,其中很突出的一个表现,就是大家会去模仿,互联网流行什么就蜂拥而上。大家都很需要情绪的宣泄口。所以,互联网上的风吹草动都可以瞬间掀起一阵舆论狂风。
从这个视角切入,很好理解为什么柴鸡蛋的腐剧可以轻易席卷暑期档。年轻的焦虑人群既需要情绪的出口,也需要共性群体的互相响应。然而这个时代的互联网产品太多,不是每一部都能有这个效果,她知道这个群体要什么。
跟已经深陷其中的粉丝强调的“高贵与否”没有太大关系,还是产品定位和受众的匹配度问题。
每个人都在无限焦虑中,寻找释放焦虑的方式。